1、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过高。过高的水温会影响鱼类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如青、草、鲢、鳙、鲤、鲫等鱼最适宜[适宜的表达意思是“恰当的,不超过心理预期度的,与某事不冲突的,相吻合的”。]生长的水温为23-28°C,罗非鱼在25-35°C时生长最快。因此,夏季若水温超过鱼类生长适宜温度时,要采取降温措施。
2、恶水。水色淡红或棕红,水面出现浮沫或油膜,水发生异味、异臭时,对鱼类生长极为有害。遇此情况,应放掉恶水,加注新水。
3、水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过大过小。一般富营养型水和鱼池肥水,透明度多在30-40cm,若透明度低于20cm,则说明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很少,不适宜鱼类生长。
4、水中[《水中》是作者微生。]溶氧量过低。鱼类生长最适宜的溶氧量为5-8mg/l。当水中溶氧量低于2mg/l时,要采取增氧措施。
5、水中溶解二**碳[二**碳,化学式:CO2,是空气中常见的温室气体,是一种气态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碳分子由两个氧**与一个碳**通过共价键构成。]含量[含量 [hánliàng] 特定物质中所包含的某种成分的量 如:含金量,含铅量,含锌量等。]过高。水中的二**碳是浮游生物必需物质,但含量不能过高,一般宜在80mg/l以下,若过高对鱼类危害极大。
6、水中PH值过低过高。水中PH值宜在6.5-8.5,当水中PH值低于5.5或高于10时,均不能作为渔业用水。
7、水中营养盐类含量过高。水中营养盐类的多少与鱼类生长密切相关,如水中硝酸盐最易被绿色浮游植物利用,一般含量宜保持在1-2mg/,若超过3mg/l就易造成水中缺氧,而致鱼类死亡。
8、水中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有氰、酚、汞、铬、铅及石油类等。因此,应严禁这些污水进入鱼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