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是动物骨骼、甲壳、鳞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转化、细胞的通透性、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均有重要影响。螃蟹等甲壳类动物的生长要通过不断的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和硬壳来完成,因此需要从水体和饲料中吸收大量的钙来满足生长需要,集约化的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方式又常使水体中矿物质盐的含量严重不足。而钙、磷吸收不足又会导致螃蟹的甲壳不能正常硬化,形成软壳病或者脱壳不遂,生长速度减慢,严重影响螃蟹的正常生长。
养殖高密度,水质高污染,钙元素匮乏,养殖对象蜕壳不遂,硬壳难的症状日益严重!而蜕壳不遂硬壳难又极易使病原菌侵入蟹体,导致病害发生。因此,补钙固壳,可以增强抗应激能力,是加固防御**入体影响健康养殖的“防火墙”!
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河蟹蜕皮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同时河蟹体中的磷总量是壳中含磷的52.2倍。
警惕蜕壳后遗症[后遗症,在病情基本好转后遗留下来的某种组织、**的缺损或者功能上的障碍。]: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河蟹养殖出现的颤抖病、水肿病[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软壳、蜕壳不遂、甲壳溃疡等病症,经研究发现均与河蟹蜕壳有密切的关系,有些病因就是蜕壳后遗症。
河蟹蜕壳需消耗比平时大几倍的溶氧,需消耗比平时多几倍的能量来增强活力,促进安全快速蜕壳。与此同时还应及时补充高活性[本词条尚需完善,如需帮助请参见:互动百科:词条标准-gaohuoxing
]
好吸收的钙镁磷促进硬壳。但养殖高密度,水质高污染,溶氧偏低,能量不足,钙元素匮乏,钙质低下,在此情况下,河蟹开始蜕壳时,补充溶氧、钙、磷、能量非常必要(请注意!在补充溶氧时,千万不要使用化学制氧,如:过碳酸钠、过硼酸钠、过**钙
[过**钙又称二**钙,为白色或淡**结晶粉末,无臭,几乎无味,难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加热至315℃时开始分解,完全分解的温度为400~425℃,常温下干燥品很稳定。]、双氧水或其它液态氧
[液态氧(常用缩写LOX或LO2表示)是氧气的状态为液态时的液体。],以免**伤蟹,造成死蟹,河蟹蜕壳时,不能使用消毒剂),可泼洒“绿水解毒安”、“增氧解毒安”解毒增氧,泼洒“低聚糖
[低聚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糖源,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饮料、医药、饲料添加剂等领域。]863”、“VC”增强河蟹活力,泼洒“钙加加”、“生物活性钙
[活性钙粒径分布范围窄、吸水量下降、吸油值降低、与树脂亲和性好,有利于提高制品的抗拉、抗压、耐磨性能。]补”、”VC”补充钙、镁、磷。河蟹蜕壳时少量投料甚至停料。恢复投料后,可在饲料中添加“产酶益生素”、“速调速补”等投喂。采用上述方法可有效防控蜕壳后遗症,有效控制颤抖病、水肿病以及其它细菌性和**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