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诱捕技术

一、适时捕捞[捕捞是汉语词汇,拼音bǔ lāo,意思是捕捉捞取鱼类和其他水产经济动物。]。晚秋当水温降至15℃-12℃时捕捞最为适时。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木箱中养的泥鳅,可在捕捞前3天把水慢慢排干,将池(箱)底划成若干小块,中间开排水沟,使泥鳅往沟中集中,然后用手抄网捕捞。对潜入泥中的泥鳅,可翻泥捕捉。稻田中养的泥鳅,可用晒干的油菜秆,浸没田侧沟道中,待油菜秆逸出甜质香味来,泥鳅闻味而聚,此时可围埂捕捞。
  
  二、诱捕[诱捕;导演马特赫瓦·哈斯丁,喜剧、恐怖、科幻类型电影,片长95分钟,主要讲述在一间学院的校园里,一连串无法解释的离奇死亡事件,留下了一个个受害者冻结至死的尸体。]秘法[【秘法】密教中,所举行之护摩,与唱诵本尊之真言等,以不显示于人,故称秘法。]。各地池塘、水田、水库广阔,泥鳅野生资源丰富,采用秘法诱捕潜力很大,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1.竹篓[竹篓,是指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盛器。]诱捕。准备1只口径20厘米左右的竹篓,另取2块纱布[纱布,是一种经纬稀疏的棉织品。]用绳缚于竹篓口,在纱布中心开一直径4厘米的圆洞;10厘米左右长的布筒,一端缝于2块纱布的圆孔处,纱布周围也可缝合,但须留一边不缝,以便放诱饵。将菜籽饼或菜籽炒香研碎,拌入在铁片上焙香的蚯蚓(焙时滴白酒)即成诱饵。将诱饵放入2层纱布中,蒙于竹篓中,使中心稍下垂(不必绷直)。傍晚将竹篓放在有泥鳅的田、池、库或沟渠[沟渠,汉语词汇。]中,第2天早上收回。此法在闷热天气或雷雨前后施行,效果最佳。竹篓口顺着水流方向放,一次可诱捕数十条甚至几百条泥鳅,而且泥鳅不受伤,可作为养殖用的种苗。
  
  2.草堆[(Palāla):一堆的稻草。]诱捕。此法适合水库、池塘、石缝、深泥等水域和沟渠施行。做法是把喜旱莲子草或野杂草堆成小堆,放在岸边或塘的四角,过3-4天用网片将草堆围在网内,把两端拉紧,使泥鳅逃不出去,将网中的草捞出,泥鳅便落在网中。草捞出后仍堆放成小堆,以便继续诱泥鳅进草堆然后捕捞。
  
  3.迫聚诱捕。即利用药物的**,造成泥鳅不能适应水体,强迫其逃窜到无药性的小范围集中受捕。药物可用茶枯(油茶籽榨油后的渣饼),先用急火烤热、粉碎,装入桶中用沸水浸泡1小时,然后泼洒在有泥鳅的池塘、水田或沟渠中,用量每亩5公斤左右。或用巴豆,先将其粉碎,调成糊状,每亩水面用250克加水15公斤,用喷雾器[喷雾器是喷雾器材的简称,喷雾器是利用空吸作用将药水或其他液体变成雾状,均匀地喷射到其他物体上的器具,由压缩空气的装置和细管、喷嘴等组成。]喷洒。注意,泼或喷洒药物时要留小部分水面不施药,以使泥鳅逃到这部分水面,然后集中捕捞。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