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正源饲料有限公司李柏青
鳖烂嘴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危害温室饲养的稚鳖、幼鳖,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率不高,为5%~10%,严重时可引起死亡,病程较长,有的达1~2个月。近期,我司市场部了解到有养殖户正遭遇到烂嘴病的困扰,为此,我司采访了浙江萧山地区鳖病害治疗专家,对该病做了专项咨询。
一发病原因
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恶化是主因。由于水质恶化、鳖体受伤导致细菌感染,从而引起烂嘴。
二病原菌
鳖烂嘴病的病原为奇异变形菌,革兰氏*性短杆菌,周生鞭毛;10℃以下及45℃以上不生长;对三氯异氰尿酸[氰尿酸(英文名称cyanuric acid)又名三聚氰酸(tricyanic acid);2,4,6-三羟基-1,3,5-三嗪;2,4,6三羟基-均三嗪(2,4,6-triazinettriol);均三嗪三醇(sym-triazinetriol)。]、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有惊人的抗性,其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为嗜水气单胞菌的20~30倍;注射及创伤后菌浴可引起鳖发病、死亡,而无创伤菌浴则不发病死亡。
三发病症状
病鳖的吻端糜烂或缺失,有的下嘴唇、甚至下颌的皮肤、肌肉溃烂,露出骨板,有的下颌或口腔长疖,头部明显不对称,甚至眼睛肿胀失明。病鳖活动迟钝、食欲减退或废食,剖开腹部,可见肝脏肿大,呈淡**至褐色,有出血点[出血点是指自发性出血不止,危及生命(包括颅内出血),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皮内形成瘀点或瘀斑,叫皮下出血点。];胆囊大,胆汁脓稠,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
四预防措施
⑴水体、工具及食台进行清扫、消毒;
⑵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产品;
⑶泼洒微生态制剂,保持水质优良、稳定;
⑷池壁要光滑,严防鳖体受伤;
⑸要保持环境安静,水温、气温的温差不能大,且要稳定。
五参考治疗方案
内服:“庆大霉素”2g/kg或“卡那霉素[卡那霉素是一种蛋白质生物合成***,通过与30S核糖体结合从而致使mRNA密码误读。]”2g/kg,,“B族维生素”3~5g/kg,连用[◎ 连用 liányòng[use together;use in succession;go consecutively] 连起来使用“个”和“俩”不能连用...]4~5天;4~5天后加服“保肝灵”5~8g/kg,“电解**”2~3g/kg,连用7天。
外泼:“优碘”1g/m3,隔天加泼一次。【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