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七月、八月长壳,九月、十月长膘”,夏秋高温季节,河蟹活动频繁,食欲大增,是河蟹生长的最好时期,这时应做好强化培育的工作。
高温时期,当水温超过33℃时,特别是连续高温季节时,河蟹几乎全部处于半清醒状态,对溶氧,要求非常高,对环境的变化,抵抗力也非常弱,易大量死亡,此时无论使用和不使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大量死亡。因此当水温高达33℃以上时,应慎用水产药物和耗氧性生物制剂[以各类具有医研价值的碳基生物为原料,利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作用于人体各类生理症状的预防(保健)、治疗和诊断的各种形态制剂,统称生物制剂。]、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改良剂[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
高温季节水体中各种生物也都进入了生命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此时水体中的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加上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大量积累,此时水质极易恶化:透明度极度下降;水色过浓并带点黑色;氨氮、**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硫化氢等理化因子超标,因此,对高温时期的水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外源水好的一般每3-5天换水(加水)一次,换水量不超过10-20cm。
外源水不好的应定期使用微生物调节水质(如EM菌、复合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粪粘球菌),能很好的改善水质过浓、发黑,不清爽无光泽度[光泽作为物体的表面特性,取决于表面对光的镜面反射能力,所谓镜面反射是指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的反射现象。]等问题。
2、若发现河蟹多数上岸,吐气泡呼吸空气中的氧,尤其是白天有大量爬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水,或一下水马上又上岸,表明水质缺氧或败坏,此时应尽量换水,同时使用分解增氧底改物质改善底质,增加池底溶氧。
3、改良底质:高温季节,池底沉积了大量残余的饵料及其他有机质,产生出大量的有毒物质。所以对底质改良刻不容缓。可选用除臭营养底改物质或腐殖酸[腐植酸(Humic Acid,简写HA)又称胡敏酸,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腐殖质的主要组成部分。](钠)、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口腔,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等,既能解毒改底,又能净化水体。尤其是青苔较多,水体混浊,不清爽的塘口效果特别明显。一般每7-10天改底一次。
作者:江都市[江都区,位于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郊区和邗江县,东与泰州市泰兴县、姜堰区接壤,北与高邮县、兴化县毗连。]水产管理站 丁文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