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虽然气温低、雨水多,但对于养殖河蟹的朋友来说,这个阶段也会倍感压力,一想到马上要来的高温天,怎么能不担忧!“去年就是天热了开始起的绿沙”、“塘里损伤的螃蟹好像比昨天多了两个”这是我们最近在店里常听养蟹师傅们说的话。相信大家心中有个疑问,为什么蓝藻[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越来越[零点乐队于2003年发行的唱片,发行公司是天中文化,此次收录在唱片所有的创作,都围绕乐队本身的经历和情感展开,几乎每一首创作的背后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多?这里的越来越多体现在两个方面:发生蓝藻的塘口[塘口是位于广东省增城市区南8公里的村委会,属三江镇。]数量越来越多以及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蓝藻的浓度越来越高。自从2016年发生洪水灾害后,江苏高淳地区的蓝藻呈快速蔓延趋势。截止2018年,将近有70%以上的塘口发生过蓝藻水华现象,而根据今年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长势状况,恐怕2019年还将继续增多。

一般情况下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恶化的过程是这样的(见图1):水环境开始变差(主要指的是溶氧环境及水体毒素亦或者是高温环境,这三个因素很关键)导致了水草活力变差,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进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重,产生蓝藻,如果没有及时正确处理,容易导致蓝藻水华的发生。过多的藻类繁殖加重了缺氧,产生的藻毒素,又会加速池塘水草的**,进一步恶化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形成恶性循环!

图1河蟹池塘水体恶化过程图

水草最大的用途就是净化[净化是指清除不好的或不需要的杂质,使物品达到纯净的程度。]水质!可是许多塘口已经连续几年到了后期“无草”,没有水草来净化水质,水体的“营养元素”就会大量[基本信息    【词目】大量   【 拼音】dà liàng    【英译】[A flock of;A quantity of;Many;Mass;Great deal] -daliang

]

存储在水体当中,没有去路,蓝藻就会暴发

[暴发,汉语词汇。]

信不信?不杀蓝藻也能养好螃蟹

多数人对蓝藻的第一反应就是“杀”!竟然还有我们人类消灭不了的东西?这回你真的说对了,真的消灭不了。为什么池塘的蓝藻很难被彻底灭绝?原因有两个:生存能力以及形成原因!

图2池塘蓝藻暴发

蓝藻比一般的藻类更加容易存活,繁殖能力强,在繁殖过程中,竞争营养、光照,还会释放藻毒素抑制其它水生植物

[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

的生长。常规杀灭

[本词条内容尚未完善,欢迎各位编辑词条,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shamie

]

蓝藻的药物一般是抗生素以及铜离子杀藻剂为主,多数情况没办法完全杀灭,短暂数天后,又会再来一次更严重的暴发。重复用药过程中,影响了池塘水生植物的生长,极有可能造成水体净化能力的“完全瘫痪”!

那么蓝藻暴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水体净化能力下降了!我们很多人有误解,说只要没有蓝藻的种子,怎么可能暴发?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如今的外源水中、土壤中深埋的孢子,几乎无处不在。因此,幻想通过彻底杜绝蓝藻种源来控蓝藻的想法是很不现实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把蓝藻的害处降低到不影响螃蟹的程度!如果我们抱着这种心态来管理池塘,问题就好办多了!我们身边其实很多淡定处理蓝藻的池塘,到了年底产量和规格都不错,但更多的还是不断的“杀蓝藻”造成大量死蟹,规格也不大的例子。

那么,我们该如何控制蓝藻、降低影响呢?

保持水草一定的活力是很重要的,任何有助于水草保鲜的工作我们都应该定期的去做。比如增氧、改底、遮荫降温(种植水花生、加深水位),杀青苔、杀蓝藻、大量肥水等不利于水草生长的事情我们应立即停止。水草没有再生功能,死了就是死了,烂了就是烂了,娇嫩的水草禁不起我们一遍又一遍的折腾。有些人可能认为我在危言耸听,怎么用了这些东西水草就会烂呢?我给大家举一下今年的例子,3-4月份许多人用了除草剂类型的杀青苔药后,水草也不是第二天就烂了,而是缓慢发展的:不长根---萎缩---腐烂,等大家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哪怕是药效已经过了,水草也很难再栽种出来!

只要池塘出现了蓝藻(或者是*藻、甲藻等),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池塘的净化能力出现了问题。定期的“解毒”和外泼“光合细菌”是净化水质非常有效的办法,降低水体的有毒有害物质,能够一定程度上替代水草的“工作”。当然,如果水源环境好的情况下,大量的换水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定期的使用一些“恢复、缓解类”的产品看似成本会大很多,但比起那种“杀灭”性质的“破坏再重塑”的产品而言,风险和成本要低很多,而且效果也非常好!

水草、藻类、青苔,一定程度上是共生、共存的,一旦打破了平衡,只会造成环境不可逆的恶化。所以,杀蓝藻请慎之又慎。

正确对待蓝藻的态度:

(1)蓝藻是水体污染的表现,保草提高净水能力是关键;

(2)死亡裂解后的蓝藻释放出大量藻毒素,也会引起池塘缺氧,是造成“泛塘”大量死蟹的原因;

(3)增氧(随时)和解毒(7天一次)是改善水环境的主要工作;

(4)多次(3天一次)、定期(7天一次)使用光合细菌可以有效抑制蓝藻的生长,避免暴发形成水华;

(5)杀灭蓝藻后,水体并没有变得更“干净”,反弹复发是大概率事件;

(6)“缓解、恢复、调节类产品”比起“药物杀灭后再重塑”的方法风险更低、成本更小;

(7)从养殖结果来看,不杀蓝藻的蟹塘比频繁大量使用杀蓝藻药物的蟹塘,伤亡更少、产量更高、规格更大!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