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早期管理重点及常见问题


河蟹早期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蟹苗[春季是养蟹的关键时期,蟹苗的选择和投放决定着年终养殖的产量和效益。]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青苔[青苔,是水生藻类植物,色翠绿,细如丝,生长在水中或陆地*湿处。]、水浑、水浓等各种水质问题的发生,也影响到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生长的基础环境,是河蟹养殖中的重要环节。做好早期池塘管理,及时解决好池塘问题非常重要,下面浅谈一下早期池塘管理重点工作和常见的问题。

一、投喂

放苗初期水温较低,河蟹摄食量偏少,投喂要把握尽早投喂、足量投喂、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放苗后即可开始投喂,饵料应选择高蛋白(40%以上为宜)的河蟹开口料,投喂地点选择在深水区,因为深水区的水温变化相对较小、稳定,蟹苗大多数会在此区域活动,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按河蟹体重的1%-2%来计算,套养青虾池塘酌情增加。

二、肥水

蟹苗放苗后池塘温度较低,水体藻类繁殖较慢,一般水体比较清瘦,容易滋生青苔,而且养殖初期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清瘦的水体不稳定,受环境的影响也大,对河蟹的应激大,影响蟹苗的成活率,同时由于水体中饵料生物少,影响青虾生长,因此放苗后需要及时肥水。肥水时选用正确的肥料,如可溶性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肥水肽”,这类肥经过特殊发酵处理具有溶解性好、营养全面、吸收率高、高碳低氮、无毒害等特点,而且肥起来的水比较稳定。施肥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用完肥料后最好当天晚上要开增氧机。

三、病害防治

为了防止进苗后蟹苗或青虾苗携带致病菌,放苗后要“消毒”。消毒剂[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的使用不能过早,一般在放苗后一周左右,等待蟹苗已经适应环境之后进行,而且尽量不要使用**性大的消毒剂如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二**氯等,以**小的碘制剂消毒为主如“永乐碘”。

四、早期常见问题

1、蟹苗上岸、挂网
(1)蟹苗的应激过大。由于蟹苗经过长途运输加上环境改变,蟹苗不适应新的塘口造成的;
(2)清塘过程中施用毒性大、残留重的药物(如敌**等菊酯类药物),没有进行彻底的换水、解毒使河蟹中毒爬边,甚至死亡;
(3)苗种的质量。一般弱苗、差苗都会不适应环境而爬边;
(4)放苗方法不正确,没有进行“吐水”或者天气选择不当等。
针对以上原因,建议:
(1)在选苗时一定要挑选质量好、体质较强的蟹苗;
(2)放苗之前全塘泼洒“碧水安”(3亩/瓶)+“激活”(2亩/包)起到解毒和抗应激的作用;
(3)苗种下塘时进行“吐水”,提高河蟹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选择水温较低且天气稳定的时期放苗,放苗之前尽量加深水位。

2、青苔
青苔常见种类有刚毛藻和水绵;刚毛藻为深绿色,容易被捞起,也容易缠绕到水草茎叶上;水绵颜色为浅绿色,俗称“烂苔”,不容易捞起,不耐高温,易腐烂坏水。
河蟹池塘一般早期青苔问题比较突出,有些池塘整个养殖周期都有,本地区大都有杀青苔习惯,用完杀青苔药物后,出现水草叶片萎缩、生长缓慢等一些**现象。有的池塘用硫酸铜或漂**处理青苔,直接对水草有触杀作用,严重的会诱发河蟹厌食等现象,所以不建议用这些药物杀青苔。前期青苔的预防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水位,肥水的方式来防青苔生长,当水草生长后青苔会慢慢与水草因竞争营养被水草压制。

3、水红

这一时期水红大多是由于老塘草没有拉出,经过冻晒后直接上水导致,这种情况下水体中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过多,表现为水浓,严重的水发红。
处理方案:“碧水安”(3亩/瓶)降解有机质,调节水质。“底居安”(5亩/包)降解池塘有机质。


4、水浓
表现为水色浓绿,藻类和有机质大量存在于水体中,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低,肉眼观察不能看到水草,经常出现水草挂脏,附着大量杂质或青苔。
原因:
(1)水草长势缓慢,净化能力差;
(2)选择肥水产品不正确如使用菜饼、粪肥等;
(3)经常投喂豆粕的池塘容易出现水浓。
处理方法:
(1)适当降低水位,露出水草,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2)长时间水浓导致的烂草过多时要及时补栽水草;
(3)勿乱施肥,肥料以可溶性有机肥为主;
(4)投放螺蛳;
(5)使用爽水型药物“碧水安”,分解有机质,提高透明度。

5、黄浑水
原因:颤藻、鱼腥藻水华。在显微镜下镜检能看到大量杆状带有异形胞的颤藻、鱼腥藻,这些藻类在低温期也可大量发生,在河蟹池塘早期主要影响水草生长,对蟹苗、青虾危害较小。
处理方法:
(1)适当降低水位;
(2)多栽种水草;
(3)定期使用“新威灭”,控制老化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水草生长。


6、枝角类[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注:该字读作zǎo,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目前正确读音还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ǎo打字),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过量繁殖(俗称“小白虫”)
原因:
(1)池塘底泥中存在虫卵,待条件适宜、饵料充足时自然生长;
(2)使用利用率较差或者化肥肥水,导致小型藻类大量繁殖,给枝角类提供了大量饵料;
(3)外源水打入。


处理方法:
(1)枝角类是虾蟹优质的生物饵料,慎用杀虫药物,以防杀虫带来毒素残留影响虾蟹生长;
(2)枝角类是水中正常存在的生物,定期解毒、改底缩短枝角类生命周期,坚持肥水、增氧,补充水体营养,保持水草活力,保障水质不浑浊、水草正常生长。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