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池中套养鳜鱼技术要点

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鳜鱼,又叫桂鱼、鳌花鱼,肉食性,无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两者互不相残,而且具有互补作用:野杂鱼利用河蟹残饵,鳜鱼捕食野杂鱼,以低值鱼换来了优质鱼;同时,解决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生长。

  一、池塘条件

  根据河蟹、鳜鱼均喜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丰富、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高、水位适中的水域中生活的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⑴清塘消毒:池塘清整在冬季进行(1月份),首先抽干池水,暴晒一个月,留淤泥5cm左右,用于种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维修池埂,使坡比尽量达到1∶3,使河蟹有足够的浅水区进行摄食活动。放养前两周,采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消毒,用量为120kg~150kg/亩。

  ⑵种植水草:在2月底、3月初种植水草,保持池水深30cm左右。种植量按幼蟹培育池标准进行,沉水植物[沉水植物(submergedplants )是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占总面积的1/3;浮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沉水植物区用网片分隔拦网,用于保护水草萌发。

  ⑶移植螺蛳:投放[投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 tóu fàng,是指用甩、撒的办法放置。]方式可采用一次性[一次性是汉语词汇,拼音 yīcìxìng,解释为只有一次,不重复的。]投入法或分次投入法。一次性投入法为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前后每亩池塘一次性投放活螺蛳300kg~400kg;分次投入法为清明节前后每亩池塘先投放100kg~200kg,然后从5月~8月每亩每月投放活螺蛳50kg。

  二、苗种选择及放养密度

  蟹苗应选择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幼蟹。规格为90只~120只/kg,亩放400只~500只。在1月将蟹苗放于暂养池,暂养到5月中旬,水草占整个塘面的2/3左右时,将暂养的幼蟹散放到大塘饲养,放养前应用3%~4%食盐水溶液浸洗3分钟~5分钟。另外,在6月中旬亩放养5cm~7cm的鳜鱼种20尾~50尾到蟹池中。

  三、饲养管理

  养殖前期以投喂豆粕和麸皮[为小麦最外层的表皮,小麦被磨面机加工后,变成面粉和麸皮两部分,麸皮就是小麦的外皮,多数当作饲料使用,如:喂猪。]为主,辅喂水草。将豆粕和麸皮按1∶1的比例泡湿,做成菜团状,投放到池边浅水区,每隔5cm~10cm放1团(每团约重0.25kg),每日傍晚投喂1次。7月~9月是河蟹的生长旺季,以投喂新鲜的小鱼虾为主,辅喂麸皮、水草。秋季至起捕以投喂动物性饵料为主,辅喂豆粕、麸皮,日投饵量约占河蟹体重的7%~8%,早晚各投喂1次,晚上投喂量要占日投饵量的70%。每半月投喂1次拌有脱壳素的饵料,连喂2天。每月投喂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药饵1次,每次连喂3天~5天,每kg饵料用0.2kg土霉素。

  鳜鱼下塘前一次投足饵料鱼,一般是鳜鱼苗尾数4倍~5倍,15天以后,待饵料鱼剩余20%左右,再正常投喂。每天投喂2次,为13时和20时,以20时左右摄食最为凶猛,鳜鱼吞食的饵料鱼规格随着本身规格增长而增长,为其体长50%~60%。同时还应观察池中饵料鱼的**量,来判断投放饵料鱼的时间、数量、规格。

  四、水质调节

  ⑴调“新”,即注换新水,5天~7天注水一次,10天半月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20cm~30cm,3天~5天换水一次,换水时间通常宜选在上午10时~11时,温差不易过大。保持水体溶氧充足,透明度30cm~50cm。

  ⑵调“优”,即调节PH值,将其控制在7.5~8.5之间,采用生石灰,每半个月至1个月一次,亩用量(1m水深)10kg,泼浇生石灰时,做到尽量避开水草。

  ⑶调“活”,即施用生物活菌调节水质。用光合细菌和西菲利等生物活性剂调节水质。为保证使用效果,在生石灰等药物使用10天~15天以后再施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