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已成为广大养殖户的首选养殖品种之一,为增加黄颡鱼的产量和效益,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调控和病害防治是关键,因此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加注新水调节[人体有着完善的调节机构,能够感知环境因素的变化,并随环境因素的变化,相应地改变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并使其相互配合以适应环境因素的的变化。]水质一般10天或半月一次,每次注水1~2小时,根据池水水质、透明度及水位变化情况,应增加注水次数。
2、利用微孔增氧[ ...]调节水质
通过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中的微孔增氧设备,增加溶氧量,改善池塘底部水质,减少有害气体的存在,为黄颡鱼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对预防鱼类浮头,提高成鱼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起到了关键作用
3、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调节水质
生长季节4~9月,每隔15~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用量每亩5~10公斤,调节池水PH值,利于池鱼生长。
4、鱼病防治是关键
本着“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鱼种入池前要严格消毒把关,养殖中期,在池塘施用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制剂,使有益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群[菌群所属现代词,指的是大量真菌或细菌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团。],可抑制有害菌群,增强养殖对象的抵抗力。定期在食台四周挂消毒药物,15天一次,3天为一疗程。间隔20天一次,使用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等消毒剂[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全池泼洒,从而达到减少病害、提高产量的目的。
作者:沛县农业委员会 孙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