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吻鮠仔鱼暂养与驯食技术


1、暂养[ ...]密度

刚孵化脱膜的仔鱼[仔鱼,别称凤尾鱼,俗称“子鲚”,学名“凤鲚”,属名贵的经济鱼类,因其尾部分叉形状像凤凰的尾巴,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橙**,腹部有一个硕大的卵黄[卵黄(yolk),动物卵内贮存的一种营养物质。]囊,只能卧于水底(箱底),尾部不停地颤动,此时即应取走放入网箱、环道或水泥池中开始仔鱼暂养工作,长吻[长吻体*露无鳞,头顶为皮肤所盖,仅枕骨部*露。]鮠仔鱼暂养的密度为每平方米1~2万尾。

2、开口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

在催产开始时,立即进行开口饵料的培育,方法是:选用一口面积1~1.5亩、水深0.7米左右的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每亩均施发酵人粪250千克,并在池四角堆沤200千克大草,约需4~7天,池塘中浮游动物繁殖进入高峰期。

3、投饵驯食

刚孵出的仔鱼以卵黄囊为营养,4天后卵黄囊由大变小,此时仔鱼一面吸收卵黄,一面摄取外界食物,处于混合营养阶段。一般转食驯化[驯化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出现的一种文明进步行为。]经历大型枝角类[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注:该字读作zǎo,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目前正确读音还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ǎo打字),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水蚯蚓人工配合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三个阶段。水蚯蚓作为苗种饵料,虽然生长快、效果好,但成本相对较高,并且易引发疾病,可以省去这一驯化环节,既缩短了驯化周期,也节约了成本。开始时全部投喂大型枝角类浮游生物,1~3天后,将枝角类拌在稚鳖饲料中投喂,开始时枝角类尽量多,稚鳖料只起到黏合作用,以后逐渐减少枝角类的添加量至完全投喂稚鳖饲料。日投喂4~6次,投喂量为0.5~1小时吃完为宜。10天以后绝大部分鱼苗[也叫“鱼花”。]可转食稚鳖饲料,这时,再将长吻鮠饲料和稚鳖饲料互配转食驯化。将完成驯化的鱼种转入室外池塘培育,没有驯化成功的鱼苗,再并池进行第二次驯化。由于长吻鮠主动摄食能力不强,开始时鱼群在哪里,饲料就投在哪里,待其适应,再将饲料投喂到固定的饲料盆中。在驯化期间,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管理是重点,适时换水,一次性换水量不超过1/2。要经常清除池内的残饵和排泄物,以防水质败坏。24小时连续增氧,为其营造高溶氧、微流水的环境,可以提高驯食效果和成活率。鱼病控制是关键,用物理和生物调控的方法,预防鱼病发生。每天要对鱼苗进行镜检,观察是否有寄生虫,操作时必须小心细致,一旦发现,及时治疗。采用此法可缩短驯化时间10天左右。

4、暂养管理

长吻鮠仔鱼的暂养时间比“四大家鱼”苗长得多,一般需6~7天暂养后才能作为水花鱼苗出售或下池培育。暂养管理的工作重点是三个“保持”,即:保持大流量、小流速的水体交换;保持水质清新、水温稳定;保持暂养箱底平整、鱼苗不堆积。加强巡视,努力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死苗的损失。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