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河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进入中期,不少养殖户朋友发现自家塘口的氨氮[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和**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高了起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高氨氮和**酸盐对河蟹有什么影响,该如何防治呢?
一、来源
氨氮和**酸盐主要来自饲料残饵、粪便;水生动物的排泄物;人为的氮肥施用;动植物死亡后的尸体以及底层有机物[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的分解。
氨氮,又叫铵态氮[自然界氮元素的一种存在形态,以铵根离子(NH4+)的形态存在和流通于土壤、植物、肥料和大气中。],主要以分子氮(NH3)和离子氮(NH4+)的形式存在于养殖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前者毒性要大于后者,二者在水体中可以相互转化,在养殖水体中发生以下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化学反应.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NH4++OH-⇄NH3+H2O
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在高PH高温的情况下,反应向生成分子氨的方向进行,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高PH、高氨氮会导致河蟹的中毒[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中毒。]反应。
**酸盐,又叫**态氮(NO2-),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即硝化[硝化是指一个生物用氧气将氨**为**酸盐继而将**酸盐**为硝酸盐的作用。]反应不完全的中间产物。其化学反应如下:
**化反应:NH4++O2⇄NO2-+H2O+2H+;
硝化反应:NO2-+O2⇄NO3-.
也就是说,一旦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溶氧不足,硝化反应受阻,就会造成**酸盐的大量积累,进而导致河蟹中毒。
铵态氮、硝态氮等这些无机氮归根到底只是氮不同的存在形式,其次还有有机氮(蛋白质、腐殖酸等大分子有机物中所含的氮)、单
质(N2),正是这些不同形式的氮,构成了河蟹养殖水体的氮循环。
二、氮循环
氮循环示意图
三、危害
根据国家养殖水质标准,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实际浓度不应高于0.2mg/L,当浓度高于此值时,会引起养殖动物中毒,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摄食强度降低,生长受阻,组织损伤,降低了氧在组织间的运输。河蟹需与养殖水体进行离子交换[借助于固体离子交换剂中的离子与稀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以达到提取或去除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目的,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过程的单元操作。],氨氮含量过高会增加其鳃的通透性,,损坏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其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应激状态,生物学上的名词。]。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亢奋,严重时导致死亡。
而**酸盐对河蟹的毒性就很强,主要是通过河蟹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血液载氧能力下降,进而导致其缺氧窒息死亡。
四、防治
1.换水。
所换新水一定要水质清新,溶氧高,这样才能很好地稀释池塘中氨氮、**酸盐的浓度。
2.解毒+改底
由于二者均有毒性,会对河蟹造成一定的危害,建议解毒并使用**型底改增加底部溶氧,改善池塘环境。
3.勤开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
开增氧机有利于池塘上下层水体对流,将高饱和的上层水带到底层,将底层的有毒有害物质带到表层,通过曝气并**进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