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前的准备:在3月水温适宜的时候,即可[即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jíkě,可以了的意思。]引入细绿萍[细绿萍(Azolla filiculoides (Lam.)),也叫满江红、红萍、绿萍,原产于美洲。],亩放种150—200公斤,气温在10—25℃时,细绿萍繁殖[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较快,每隔5—7天施肥一次,每亩用过磷酸钙1.5—2.5公斤,打细过筛,并拌合草木灰5—10公斤施用,气温较高时,可分别浸泡后,滤其清液兑水50公斤喷于萍面,也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液喷施。到栽秧时,每亩可产萍2000—3000公斤,既可作水稻的底肥,又可部分用于养鱼或螺。同样,入春以后,每亩可引入泥鳅种10—15公斤,田螺[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种200—300公斤,田螺生长期[一年中植物显著可见的生长期间,称为生长期,也称为生季。]、休眠期与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基本相同,一只成螺一年产仔4胎,每胎约10个小螺,依靠田螺不断增生新螺和繁殖的泥鳅,为甲鱼持久地提供饲料。据安徽报道,在100平方米的水体中投放[投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 tóu fàng,是指用甩、撒的办法放置。]30公斤福寿螺,可繁殖180万只幼螺,能供500—800克重的甲鱼80—100只食用。而充足的细绿萍,又可保证螺类正常繁殖与生长,有效地防止螺类伤害稻秧。
(2)放养时间:甲鱼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养殖的放养时间,完全根据环境温度和稻田准备程度等来确定,只要稻田准备妥当,外界水温达到20℃以上即可放养。在华南地区,一般4月分即可投放,与早稻生产同步;而在长江流域,通常到5月中旬投放,与中晚稻共生;在北方,投放时间更迟一些。但对于具体的稻田来讲,必须在消毒处理后10—15天,稻田经施肥已有大量饵料生物产生时,及时投放。甲鱼种苗在投放前,一般要将大小规格适当分选,尽量使同一稻田中放养的苗种规格一致,以免相互残杀,弱肉强食。投放前还应对甲鱼消毒,通常用2%—3%的食盐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浸洗苗种5分钟左右即可。
(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稻田放养甲鱼的密度与苗种个体的大小密切相关。由于稻田水浅,通常不具备越冬条件,而且生长期较短,因此,一般多用于饲养商品鳖而较少培养稚鳖和亲鳖。对于放养规格为100—250克的幼鳖来说,亩放300—600只是比较适宜的,条件好的稻田可取上限或更高,条件较差的稻田放养量可取下限或更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