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河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越来越火,养殖面积也不断增加,虽然养殖成本越来越高,但河蟹的亩产量并没有增加多少,按照最近几年的市场行情看,要么你的产量足够高,要么你的规格足够大,否则赚钱很难。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的情况、养殖习惯,确定自己的养殖模式。但苗种是根本,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是关键,水质环境是保障。下面就河蟹放苗问题与大家稍加探讨。
1、苗种
苗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功与失败,因此选择好的蟹苗[春季是养蟹的关键时期,蟹苗的选择和投放决定着年终养殖的产量和效益。]至关重要。好的苗种应该是体格健壮,体表干净,食线饱满,膏头好,无磨爪的。虽然这几年,个别外地苗也有不俗的表现,总体上还是没有本地苗成功几率高。为了方便管理,最好是规格(80-100只/斤)均匀统一的一批苗。
2、种草
“蟹大小,看水草”。水草是养蟹过程中除了苗种外,影响成功率的第二大关键因素。水草布局,因地制宜,根据池塘自身而定。但由于前期温度低,容易出现水草长势缓慢、挂脏、扎根不牢等问题。可使用“草根生”、“肥水肽”提早肥水,促进水草扎根生长,同时培养池塘中的有益藻类,起到遮光保温净水等作用。
3、水位
稳定决定存活,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池塘的稳定直接关系到苗种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及后期的产量。保证早期成活率的前提就是保证池塘水体的稳定。
河蟹具有胆小怕光的生物学特性,水浅[岁暮百日晴,江水三寸浅。]容易造成其钻泥打洞,不吃料,形成懒蟹。同时水浅光照强,青苔[青苔,是水生藻类植物,色翠绿,细如丝,生长在水中或陆地*湿处。]容易泛滥,影响水草生长。
早春时节,昼夜温差大,水浅极易造成应激[由危险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决策心理活动中可能产生的一种心理因素。],甚至缺氧造成水浑。如果池塘水体越大,水位越深,相对温差会越小,池塘也越不容易缺氧。由此,深水位优势显而易见,如果池塘条件允许,放苗前一周请加水至80cm以上,做到老水放苗,深水放苗,同时使用利洋明星产品“碧水安”解毒,为苗种提供一个安全无毒的环境。
4、放苗
冬天温度低,苗种摄食较少,体质本身就弱,有的苗种还经过运输,转塘后更是雪上加霜。如果直接下塘,相对应激较大,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我们建议使用“LY-生命素”+“激活”泡苗3分钟左右,增强苗种免疫力,补充能量,减少应激。泡苗后,将苗放在船头,任其自行爬走,对于差的苗种,可直接扔掉。
如果您想买外地苗,宁早不晚,外地苗拿的越晚,质量差的苗或者药水苗相对越多。外地苗买回家后,先用池塘水泡一两分钟,反复两三次,使蟹苗吐出胃里和鳃上的杂质,并适应本地池塘水质,减少应激,之后泡苗下塘,本地苗可直接泡苗下塘。晚上注意巡塘,观察苗种情况。
不建议使用食盐,碘等**性[cìjīxìng (1) [sting]∶讽刺、尖酸刻薄的话引起剧烈痛苦或精神**的性质 使他的责难不带**性的微笑 (2) [kick]∶产生显著的生理反应的能力 没有**性的酒 ...]大的药物泡苗。
5、投喂
苗种下塘后,早期可以投喂些冰鲜鱼和高蛋白饲料,越早投喂,蟹苗体质恢复也越快,营养积累的也越多,一壳蜕壳也越大越顺利,早期成活率也越高。
养殖早期尽量少使用**性大的药物(杀青苔药、复合碘等),多使用“碧水安”解毒。
图1蟹苗体表纤毛虫较多
图2肝脏较好,营养积累丰富的蟹苗,成活率高
图3体表干净,活动能力强,体格均匀统一的好蟹苗
图4解毒不彻底,河蟹中毒上岸
图5水草被青苔缠住,影响水草生长
图6水位太浅,青苔泛滥
图7水浅蟹苗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