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冬
日前了解到,近日以来,上海水产[海洋、江河、湖泊里出产的动物或藻类等的统称,和相关的服务或加工行业的总称。]市场总体呈现春节后价格回落态势,在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掀起一波小行情之后,各种水产品[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价格眼下继续下滑,量能趋向稳定,水产品需求也趋向淡化,而销售行情也显示出,上海市民的水产品消费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以前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是越大越好销,但现如今[拼音xiànrújīn解释1.]上海市民的喜好却发生了改变,越来越热衷于小规格,像250克以上的就较为难销,400克以上的更是难销。眼下黄鳝价格仍处在偏高位置,其中笔杆鳝价格创历史新高,每500克在20元左右,划成鳝丝后要价在23元左右,但依然很畅销。对此,上海铜川水产市场分析员[分析师,或分析家、分析员,为某些特定行业的专门人员,从事资料收集和整理、问题分析、监测、预估的工作,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戴鸿根认为,这是消费观念[消费观念(Consumption Concept)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在转变,“鲜、嫩是当前水产消费主流。人们对大黄鳝和特大黄鳝不会像以前那么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