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Walbaum, 1792),是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冷水性塘养鱼类。]目前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四大淡水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品种之一。
鱼病[致病因素作用于鱼体时鱼的正常生命活动受扰乱的现象。]的防治在虹鳟鱼养殖中十分重要,尤其是高密度饲养时更容易发生鱼病。而防治的关键又在于预防[预防是指预先做好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主观预期轨道或客观普遍规律的应对措施,汉语拼音为yù fáng,注音为ㄧㄩˋ ㄈㄤˊ。]。下面简单介绍两种常见的鱼病。
小瓜虫[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病。易发生在仔鱼期,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体表明显出现许多小白点,鳃上分泌大量黏液,病鱼呈现不安状态,常侧身在池壁摩擦身体,食欲减退。治疗时用1/4000的甲醛溶液浸洗[浸洗是词语,拼音是jìn xǐ,指平声的字,指浸入清洗液清除金属表面污垢。]1小时,或在5%~10%的盐水中浸洗1小时。预防方法:注意[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调控好水质,购买优质鱼种,投喂优质饲料。
肤霉病[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又称水霉病。易发生在孵化期死卵或损伤的卵上,并能侵害临近的好卵,在受伤的鱼体处也易着生。发病初期出现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成绒毛状,使患处肌肉溃烂坏死。水霉繁殖适温在4℃~14℃。预防方法:孵化期注意拣除死卵,养殖阶段拉网时注意不要擦伤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