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鳖是中华鳖的地方品系,原产于广西西江水系,江河及其支流亦有分布。目前在广东、广西等地有大量的人工养殖,本文介绍了该鳖的稚幼鳖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技术。
1、稚鳖暂养[ ...]
刚出壳稚鳖体质较弱,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选用塑料大盆进行室内暂养。用经曝气消毒后的清洁水,蓄水深5~1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暂养密度80只/平方米[平方米(㎡,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稚鳖暂养前,先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泡10分钟,促进肚脐愈合,增强抗病能力。经2~3天暂养,卵黄完全吸收后,投喂熟鸡蛋黄作为开口饲料,日投喂鳖体重[体重body weight为 *体或穿着已知重量的工作衣称量得到的身体重量。]的5%~7%,暂养1周后,逐步转入投喂小杂鱼虾[yú xiā 鱼虾 亦作“ 鱼鰕 ”。]肉糜。
2、二级育养[育养,ù yǎng,释义:畜养;生息。]
稚鳖经2~3周暂养,活动能力增强,放入稚鳖池培育。刚入池稚鳖游泳能力相对较弱,水深控制在15~20厘米,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40只/平方米,饲料投喂蝇蛆、蚯蚓、小杂鱼虾、禽类肝脏等,日投喂2次,投喂鳖体重的7%~10%。定期10天泼洒20~30毫克/升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调节水质,增加水中钙含量,杀灭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有害生物,预防鳖病。随着稚鳖体重的增长,游泳能力增强,逐步将池水加深至40~50厘米。稚鳖池设立晒背台,池面向阳一方斜放小杉木板,供鳖晒背及供饵,鳖池水面固定框养水葫芦,约占池面1/4~1/5,净化水质,提供稚鳖休息躲藏场所,池底铺垫1毫米粒径细河沙8~10厘米。
3、**育养
稚鳖经100天培育后个体重可达40~60克,这时进入幼鳖培育,进行第2次分池。将大小不同规格的幼鳖分池培育,避免弱肉强食。放养密度20只/平方米,此时已近10月,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仅25~28℃,为了防止水温骤降,将池水加深至80厘米。10月中旬后,水温低于25℃,鳖池加盖双层塑料薄膜保温[保温是一种科学、高效的节能技术措施,可以使热量的散发传导速度减慢。]。实践证明,采取保温措施比不保温多20~30天摄食生长时间,11月底才进行休眠。
翌年清明前后,幼鳖开始苏醒活动,为促进池水快速升温,将池水降至50~60厘米,同时泼洒20~30毫克/升生石灰预防鳖病,调节水质。幼鳖开始摄食后,及时投喂蚯蚓、小杂鱼虾,加速因长期休眠体质瘦弱的恢复。育养至清明前后,气温、水温趋于平稳,昼夜温差较小,将幼鳖出池转入大塘进行成鳖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