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国高杨正和程辉辉
安顺市利用高原山区自然落差实施流水养鱼,不但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丰富,而且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利用率[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好。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实践可知,高密度流水鲟鱼[大家通常所说的鲟鱼(Sturgeon)就是指鲟形目的鱼类,鲟鱼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养殖单位产量达24.5kg/m2,饲料系数1.8以下,是典型的“低成本高产出”养殖模式之一。
1、养殖条件
1.1水源、水质
水源为距养殖基地500m的**龙潭水,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无污染,经一定梯级落差,常年流速在0.8~1.2m³/s,可充分满足养殖用水所需。水源溶氧充足,可达6mg/L以上,pH值为6.5~8.5,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常年保持在16~20℃。
1.2养殖池
养殖池要求池埂牢固、不漏水、池底平坦光滑、进排水分开。养殖池分120m2、160m2、180m2长条池三种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水深0.6~0.8m,池底为硬底质。
2、养殖方法
2.1苗种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
苗种放养前塑料圆缸、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池和养殖池严格清池消毒,苗种入池前用5%的食盐浸洗15~20min以提高苗种成活率。放养时将装苗尼龙袋[特性尼龙的韧性好,耐磨,容易洗,尼龙布袋分有涂层和无涂层,有涂层的是弹性尼龙布,无涂层的是无弹性尼龙布。]置于水面30min左右,当尼龙袋内外水温接近时再打开袋口让苗种慢慢游入水中,注意尼龙袋内外水温温差不超过3℃。
2.2鱼苗培育
水花培育用直径1~2m的塑料圆缸培育,水深0.5m,并配备增氧设施。塑料圆缸培育水花规格达到2.5cm左右时便可转入8m2的培育池中培育。水花入池前一周,培育池用高锰酸钾彻底清洗,每池放养鲟苗1.2万尾。水花开口后,先用线虫和粉料对半(线虫先用食盐消毒20min后,用果汁机打碎拌入粉料混匀)投喂,后投喂粗蛋白为50%的粉状饲料,投饵[ ...]率为鱼体重的3%~4%,每天投喂6~8次,每次投喂量以鲟苗在30min内吃完为宜。
2.3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是把2.5cm左右苗种培育成25cm以上、50克左右的鱼种。鱼种放养前一周培育池严格清池消毒。8m2培育池放养2.5~5cm、每尾1g左右规格的鲟鱼种0.6万尾左右;16m2的培育池放养10cm左右、每尾4~5g规格的鲟鱼种0.5万尾左右;48m2的培育池放养15~20cm、每尾13~15g规格的鲟鱼种0.5万尾左右。不同阶段的日投饵率均为鱼体重的2.5%~4%,每天投喂6~8次,每次投喂量控制在30min内吃完为宜。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以防治鱼病和调节水质。
2.4成鱼养殖
根据养殖池的实际情况,每个养殖池放养25cm以上、每尾50g以上规格的鲟苗种80~120尾/m3,同时混养每尾100g规格的裂腹鱼100尾左右,用以清除池中因水温低而繁殖的水藻,减少病菌滋生,改善养殖环境,还可减轻清洗鱼池劳动强度,同时可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饲料投喂采用蛋白质为40%的沉性颗粒饲料(北京统一饲料),日投饵率为鱼体重的2%~4%。根据天气情况和“四定”原则,采用“多次少量”的投喂方式,日投4~6次,每次投喂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定期使用生石灰水、微生物制剂等调节水质和防治鱼病。
3、日常管理
苗种培育或成鱼养殖苗种入池前培育池或养殖池要进行彻底清池消毒,苗种入池后要认真观察鱼体活动情况、水色、水质、天气变化等,以便确定投饵、用药、控制水流量等情况,并针对所发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投饵要求做到“四定三看”,即:定点、定人、定时、定量,看水色、看天气变化、看鱼体活动情况。投喂时以鲟鱼摄食七至八成饱为宜,每天坚持早晚2次巡塘,观察水质变化和鱼体的活动情况。养殖过程中,应实时掌握天气动态,控制进拍水口水量,防止洪涝灾害发生。
4、病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每半月清洗鱼池一次,每月用水产用聚维酮碘或生石灰溶解稀释混匀全池泼洒1次,以保持鱼池环境卫生,并定期添加大蒜素、中草药拌料投喂防治肠炎,以确保养殖过程中无病害发生。鲟鱼养殖病害防治重点是预防寄生虫病。
5、捕捞上市
当成鱼规格达到每尾1.5~2kg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捕捞上市,捕捞时动作要轻而迅速。
6、注意事项
6.1养殖品种的选择及搭配
鲟鱼全年摄食,将养殖水温保持在鲟鱼适宜生长范围是养殖商品鲟鱼成功的关键。另外,鲟鱼养殖池放养一定数量的裂腹鱼,以利清除池中因水温低而繁殖的水藻并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6.2适时增加分池次数
在养殖过程中,高密度养殖会存在抢食不均造成生长速度差异。因此,适时增加分池次数可减少因生长不均、争食不一而产生的生长差异,同时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
6.3利用简易设施调节养殖水体水温
鲟鱼适宜生长温度为13~25℃。“落差流水”鲟鱼养殖模式下,养殖池水温较低,但夏季当气温高于28℃时,养殖池水温也会逐渐升高而对鲟鱼生长不适。在不适水温条件下,鲟鱼食欲减退,生长缓慢。所以在夏季利用简易设施(如加盖遮阳网)调节养殖水体水温尤为重要,使水温常年保持在13~25℃,从而利于鲟鱼一年四季快速生长,缩短养殖周期,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6.4注重市场导向
鲟鱼属广温、广盐性鱼类,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鲟鱼养殖量不断增加。但目前,商品鲟鱼市场已逐渐向微利阶段转变,节约养殖成本是获利的重要环节,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努力降低成本。在养殖过程中,及时掌握市场信息,认真研究市场动态,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调整自己的养殖结构,从低成本、高价格两方面着手来赢得良好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