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中个大的雌泥鳅不适合做种鳅

泥鳅养殖户容易形成一个误区,认为雌泥鳅越大,产卵量越高,所以大量选择那些大个体的雌泥鳅进行催产。

所谓大个体雌鳅,就是体长超过20厘米的,这种雌鳅怀的卵虽然很多,但是产卵效果并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年龄大了,已经过了最佳的生育期。一般来说,刺鳅[刺鳅(学名:Mastacembelus aculeatus)为刺鳅科刺鳅属的鱼类,俗**割、刀鳅。]能生育的时间有5年,但是最高峰只有3年。所以,理想的高产种鳅应该是那些卵粒成熟,体长在8~20厘米的刺鳅,这个时期的刺鳅怀卵量[ ...]虽然不是最多的,但是正处于在精力旺盛的最佳生育期,所以排卵量和受精率[标准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指受精蛋数占入孵蛋数的比例, 一般95%以上。]都很高。而养殖户通常选择的那些体长超过20厘米的刺鳅,生育能力[《生育能力》是一款理财购物类软件,运行环境支持Android 1.5。]已经走下坡路了,这种情况对排卵和受精都会产生很大影响。而且,那些体长超过20厘米的刺鳅,交配起来也会有很大的麻烦。

泥鳅属于多次产卵类型的鱼类,当临近产卵的时候,雌鳅会拦腰环绕挤压雌鳅的腹部,雌鳅受到这样的**之后,开始排卵,雄鳅也开始排精,进行体外受精[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或(external fertilization)是指哺*动物的**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英文简称为IVF。],这是一次交配产卵的过程。之后,雌雄泥鳅会暂时休息。稍后它们又开始追逐,雄鳅再次卷住雌鳅,这种交配产卵的过程要重复进行8~12次。在交配过程中,一旦雌鳅的个体太大,就会出现雄鳅缠绕不住雌鳅,造成卵粒挤不出来的情况。

卵粒挤不出来,不能怪雄鳅个体太小缠不住,这是它们先天条件决定的。在发育过程中,同年龄的雄鳅比雌鳅个体要小,因为它们发育的早。雌鳅8厘米左右性发育才成熟,而雄鳅6厘米的时候就发育成熟了,但这时候不能做种用,因为个体太小,而且体内的有效**也不多。所以要等雄鳅长到8~12厘米的时候是最适合做种的,这时候不论是个头还是体质都能和雌鳅匹配。如果雌鳅过大,雄鳅根本缠不住,所以个头太大的雌鳅不宜做种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