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泰王国(泰语: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英语:Kingdom of Thailand),简称“泰国”(Thailand)。]笋壳鱼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鰕鯱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也叫云斑尖塘鳢,为鰕鯱鱼亚目中个体较大的种类。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潜力大,是目前淡水鱼类的一个优良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品种。
泰国笋壳鱼的养殖方式有套养、混养、单养三种。泰国笋壳鱼的集约化养殖是利用水源丰富的池塘进行高密度养殖的一种高产养殖方式。笋壳鱼生长周期较其它淡水鱼长,从鱼苗育成(8~10厘米)到商品鱼出售,一般需要8~10个月,其生长速度又受到饲料的种类、放养的密度、养殖的方式、日常的管理所影响,故此,养好泰国笋壳鱼,渔农必须拥有一整完套而成熟的养殖技术,将技术融入到日常管理并贯穿到整个养殖过程当中才能达到高产丰产,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推动泰国笋壳鱼这一优良品质的发展,结合笔者近十年的养殖经验,总结编出泰国笋壳鱼的集约化养殖技术,供业内人士参考。
一、池塘条件
泰国笋壳鱼对其生长环境虽有偏好,但要求不高,一般旧鱼塘稍加整改即可养殖。但水面过小,养殖水体不稳定将影响其生长;水面过大,增加管理难度,操作不方便。要达到高密度、高产丰产的集约化养殖,最好选择水源充足,不渗漏、保水能力强,养殖水面在3~5亩,水深1.8~2米的池塘。
二、彻底清塘
清塘时最好带少量的水(约20厘米),每亩水面用100公斤生石灰,*化后兑水趁热全塘均匀[均匀,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大小粗细、时间的间隔相等。]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第二天用铁耙把塘底翻耕。第五天加水30厘米,再用5毫克[毫克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升三氯异氰尿酸[氰尿酸(英文名称cyanuric acid)又名三聚氰酸(tricyanic acid);2,4,6-三羟基-1,3,5-三嗪;2,4,6三羟基-均三嗪(2,4,6-triazinettriol);均三嗪三醇(sym-triazinetriol)。]全塘均匀泼洒一次;第八天加水30厘米,到第十二天放苗(试水),放苗后每五天注水一次,每次20厘米,直到最高水位。
三、放养密度
根据自身的养殖条件和养殖水平,一般掌握在3000~4000尾/亩左右。
四、投放种苗
种苗要选择云斑明显、体色纯正、最好体长10厘米左右、规格均匀整齐、无伤损、无畸形、无病害的纯种鱼苗。放苗时,选择上午*凉晴朗的天气进行。放苗时一定要进行鱼体药浴消毒,具体做法:在塘边准备一个阔口桶或大盆,内盛30斤水及0.7—0.9斤食盐待其充分溶解,用菜篮数上200尾鱼苗同时用另一菜篮对口盖住,放入食盐水中浸泡,待其忍耐不了蹦跳时,将装有鱼苗的菜篮拿出,慢慢放入鱼塘。如此重复,直至完成。
五、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
泰国笋壳鱼是肉食性鱼类,其饵料的来源目前有四种:(1)**鲜鱼(用切肉机切成的小片);(2)冰鲜鱼(用绞肉机搅成肉糜)加鳗料;(3)纯投放鲮鱼水花、苗;(4)冰鲜鱼加鳗料、鲮鱼水花、苗混投。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以第4种的分段投喂方式效果较好。所以着重介绍第4种投喂方法。
投放苗后,第三天开始投喂,饵料为冰鲜鱼加鳗料的混合料,配比9:1(以饵料到水鱼糜不散开为好)。3~10天,以鱼体重的1%量于下午5时左右投喂。投喂方式:沿塘边四周3米处呈雨点式撒放。十天后,每天以鱼体重2%的量于早上7时与下午5时一天两次沿塘边四周3米处呈雨点式撒放。第二个月开始投放适量低值**鲮鱼水花,形成以冰鲜鱼混合料为主,活性动物饵料为辅的投喂方式。
4个月后,逐渐增加**鲮鱼水花的投放量,同时将冰鲜鱼混合料沿塘边撒放改为定点投喂,形成冰鲜混合料同活性动物饵料对等的投喂方式。混合饵料的投喂方法:在塘边每隔8米左右设置一个食料台,食料台可以用60目的网片和铁线做成直径60厘米,高10厘米的食料罾,用于盛放饵料。以鱼2%的体重于每天上7时与下午5时两次投喂。同时,注意观察笋壳鱼对活性饵料(鲮鱼水花)的摄食状况,活性饵料(鲮鱼水花)不足时,要适时投放。
养殖6个月后,冰鲜鱼混合料减为鱼体重的1%,每天一次,于下午5~6时投喂。同时,投放足量的活性鲮鱼苗,形成以活性动物饵料为主,冰鲜鱼混合料为辅助的养殖过程。期间注意观察笋壳鱼对活性动物饵料(鲮鱼苗)的摄食情况,发现不足,及时补充,以保证有足量的活性鲮鱼水花饵料供其摄食,一直维持到整个养殖期。
六、分养
泰国笋壳鱼因其生性有点懒惰不活泼,摄食迟钝,使其个体之间的生长速度有着很大的差异,加之其有相互残杀的生活习性,所以,在其整个养殖期最少要分塘一次(分养)。分养时,为免太阳晒伤,最好选择在9~10月天气*凉的时候进行。根据其生理的特殊性,其鳞片倒刺非常厉害,稍不注意,很容易导致鳞片脱落,所以,在分养的时候,要小心操作,以免造成伤害。分养过程完成后,要0.5毫克/升的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0.5毫克/升的二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的混合液[混合液(mixed liquor)指的是活性污泥、污水和充入的空气在曝气池内的混合物。]兑水全塘均匀泼洒一次。
七、水质处理
每月2次采取技术性换水,即边排边灌(对流时间4~5个小时),保持原水位。每3个月沿塘边4米内散生石灰粉一次,确保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这样也可以杀灭和清除塘边的青苔和局部杀菌,一举三得。
八、保温防冻
泰国笋壳鱼是**带鱼类,耐低温能力差。水温在22℃时其摄食量明显减少,19℃时基本停止摄食,14~15℃时受冻走边(塘边),12~13℃有冻伤现象,10~11℃时,严重冻伤,9℃是致死水温。在实际养殖中,我们应该把18℃水温作为养殖临界点。该临界点,不说北方,就两广而言都应重视,因此11月份中下旬,水温21℃来临前就要盖好冬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九、日常管理
因为水体透明度高,笋壳鱼又喜*怕光,塘底未铺管的池塘其塘边水草如不影响投放饵料时可不清除,这样利于笋壳鱼栖息和捕食活性动物饵料。坚持早晚巡塘,发现蛇、老鼠、大型蛙类要及时捕杀、驱赶水鸟。投喂用的食料罾要每天拿出清理暴晒,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十、病害防治
导致养殖鱼类发病的原因大多是致病菌(病原体)的大量繁殖,其菌群及密度达到相当程度,虫害也是如此。病原体数量很小,即使侵入鱼体也不至于引起鱼体的免疫机能混乱而致病。防治疾病的传统观念是三分防七分治,水产养殖则应七分防三分治,泰国笋壳鱼对病害有着较强的免疫机能,导致笋壳鱼发病最直接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日常管理和技术水平还没有到位,没能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抑制病菌群(病原体)的大量衍生增殖以及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中的缘故。在此,介绍泰国笋壳鱼常见的几种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
(1)车轮虫病
预防:放苗时,采用3%的食盐水进行药浴。
治疗:用0.7毫克/升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的混合液,于上午无风或者微风时全塘均匀泼洒。
(2)斜管虫病
预防:放苗时,采用3%的食盐水进行药浴,或者用高锰酸钾[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物接触,易发生**,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硫酸,分子式为KMnO4,分子量为158.03400。]溶液进行药浴。
治疗:用0.3~0.4毫克/升的硫酸铜和高锰酸钾(5:2)的混合液,于上午无风或者微风时全塘均匀泼洒。
(3)固着类纤毛虫病
预防:进行综合预防,保持养殖水体的水质清新。使用药物及方法同斜管虫病。
治疗:第一天,方法同车轮虫;第二天中午用清新水体对流5个小时,保持原来水位。第三天,用0.3~0.4毫克/升的硫酸铜和高锰酸钾(5:2)的混合液,于上午无风或者微风时全塘均匀泼洒。
(4)指环虫、伪指环虫、三代虫病
预防:进行综合预防,保持养殖水体的水质清新。可用18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或者10毫克/升的敌百虫溶液进行药浴15分钟。
治疗:用0.3毫克/升含量为90%的晶体敌百虫和碳酸氢钠(1:0.6)的混合液于上午全塘均匀泼洒。
(5)打印病、赤皮病
预防:进行综合预防,保持养殖水体的水质清新。措施同上面水质处理。每个月用0.5毫克/升的硫酸铜、0.5毫克/升的二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的混合液兑水全塘均匀泼洒一次。
治疗:首先用显微镜进行镜检看是否有虫,如果有虫,应采用相应的药物杀虫。24小时后,用清新水体对流5个小时,于次日用0.5毫克/升的硫酸铜、0.5毫克/升的三氯异氰尿酸的混合液兑水全塘均匀泼洒,同时用土霉素拌药饵投喂4~5天。
(6)腮炎病、腮霉病
预防:进行综合预防,保持养殖水体的水质清新。措施同水质处理。每个月用0.5毫克/升的硫酸铜、0.5毫克/升的二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的混合液兑水全塘均匀泼洒一次。
治疗:首先用显微镜镜检是否有虫,如果有虫,应采用相应的药物杀虫。24小时过后,用清新水体对流5个小时。第二天,用水霉净兑水全塘均匀泼洒。第三天,用苯扎溴铵对水全塘均匀泼洒。同时用诺氟沙星拌药饵投喂4~5天。
(7)藻害
凡是养殖的池塘都免不了通常所说的蓝、绿藻的发生。蓝、绿藻的大量发生,对泰国笋壳鱼的养殖来说危害相当大。因此,日常管理中应保持养殖水体清新,如果在全塘水面发现大量而绿得有点发亮的绿藻泛起时(高峰期),在中午用0.5毫克/升的硫酸铜、0.5毫克/升的二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的混合液兑水全塘均匀泼洒一次。如果太严重(集结成堆),则选择在微风把它吹到塘的一角时,用0.5毫克/升的硫酸铜加高浓度的三氯异氰尿酸混合液(分别溶解后再混合)进行局部高浓度泼洒,连续泼洒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