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田块
养殖奥尼鱼[为奥利亚罗非鱼(父本)和尼罗罗非鱼(母本)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的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要求水源充足,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天旱不枯水,洪水不淹,水质清新,无污染。土壤以土质肥沃、保水力强、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好,以保水、保肥力强的稻田最为理想。
2、选择水稻品种
奥尼鱼是底层鱼类,在田间游动觅食时能钻松泥土,最好种植茎杆粗壮、抗倒伏、耐大肥的水稻良种。
3、开挖[开挖,挖出并运走(如土壤或矿物),《清史》作“卞祖随”,《进士题名碑录》《国朝献征录》及清光绪《吉水县志》皆作“杨黻”。]稻田
(1)加高田埂[田埂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tián gěng,田间稍高于地面的狭窄小路,也叫埂子意思是田间的埂子,用以分界并蓄水。]
一般[一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yì bān,是指一样,普通,总体上,相关文献有唐王建《宫词》。]稻田田埂较低,在结合开挖鱼沟[养鱼稻田中开挖的通向鱼溜的沟道。]、鱼凼、平整稻田时,应加高加固田埂,一般埂高30~6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并要锤打结实,以防大雨冲垮,并可以防止黄鳝、水蛇、田鼠打洞造成漏水逃鱼。
(2)开挖鱼沟鱼凼
稻田开挖鱼沟、鱼凼,主要作用是稻田在排水晒田、施化肥、洒农药的时候,奥尼鱼可以集中在鱼沟或鱼凼里,有个安全栖息场所。在夏季水温过高时,奥尼鱼可以游入较深的鱼沟中避暑。同时也有助于奥尼鱼的收获与捕捞。一般鱼沟是在插秧前开挖,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扩大鱼沟和鱼凼的面积[物体所占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开挖面积一般不超过稻田面积的5%~7%。开挖的位置、数量、形状等,应根据稻田自然地形、稻田大小和鱼产量高低而定。一般面积较小的可挖成“田”字形[汉字字形读音:zìxíngOBOL的字形在COBOL语言中,按照关于数、字母数字(十进制)小数点位置和长度的特定规则对每一数据元或数据项目作的符号描述。],大而长的稻田可挖成“十”字形或“目”字形。一般每隔20米开一条横沟,每隔25米开一条纵沟。四周的鱼沟离田埂的距离为30~60厘米。沟宽和沟深各为30厘米和50厘米。鱼凼开在田边,其面积随田块的大小和鱼产量高低而定。鱼沟应略向鱼凼方向倾斜,鱼凼面积应为稻田面积的10%左右,深为0.8米~1米。
(3)做好进排水口
稻田的进排水口最好设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可使田内水流均匀。进出水口都要安装拦鱼设备,可制成70厘米长、40厘米宽的木框。前期鱼规格小,可安装网目较小的密眼网,后期随鱼长大,要换成较大网目的网片。木框附近田埂可用砖石适当加固。此外要经常疏通拦鱼设备上的杂物,防止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