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河蟹养殖过程中的四鬼的危害及控制办法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蟹讯速递》栏目录制现场,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老潘!最近一段时间很忙,都没什么时间来更新文章,在这里需要跟大家说声抱歉!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再论大闸蟹[大闸蟹一般指的是中华绒螯蟹,中华绒螯蟹(学名:Eriocheir sinensis),也称上海毛蟹,俗名大闸蟹或河蟹,是一种主要生长在朝鲜半岛至中国福建沿海河口地区的小型蟹种。]养殖过程中的四鬼的危害及控制办法!

一、第一鬼(无常兄弟):蟹塘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氨氮[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毒性

1、塘口[塘口是位于广东省增城市区南8公里的村委会,属三江镇。]中大多数有机物[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如养殖对象的排泄物、残饵、游动植物残骸及人工投放的有机肥水性肥料等,它们中的氮都是以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于蛋白质中,通过水体中微生物的作用,各种蛋白质营养成分被分解产生氨氮。

2、塘口中水生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存在旺盛的分泌氨类废物作用,养殖放养大闸蟹,虾,鱼,螺丝密度越大,泌氨量也越多。

3、塘口水体在缺氧时,硝酸盐[硝酸HNO3与金属反应形成的盐类。]和**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等含氮物质在各类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酸的过程。]也产生氨。

【塘口水体中氨氮的危害】

在总氨氮中,分子氨对水体中放养生物大闸蟹是有毒害的,浓度越高,毒性越大。它可直接**损害虾,蟹,鱼肝胰脏,胃肠道等内脏**粘膜,进而易继发细菌感染。同时也损害鳃丝粘膜结构及功能,表现为鳃丝肿胀,粘液增多,呼吸障碍,使其产生多种疾病。

那么如何对塘口水体中氨氮的控制和降解呢?答案在下面:

1、冬季,塘口每次清塘时清除底部大多数有机物质(淤集层),但塘口坂田上必须保持一定量污泥(8-10cm左右)给备种植水生草藻及养螺。

2、塘口按照生态养殖模式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和合理的品种搭配,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在做好种草.放螺,培藻,育菌等条件下,控制大闸蟹苗放养密度在1000-1500头内)

3、根据气温,苗蟹生长期对饵料的不同需求,选择消化吸收率高的优质人工饲料为辅,自然动物蛋白饲料为主,及长期培养**草藻,螺,轮肢类饵料为目标,长期添加有益维生素。降低粪便排泄量,同时做到科学投喂,尽量减少塘口水中残饵。

4、当水体老化,有机悬浮物、粪便、残饵太多时应及时排出,并适时换水。对不能排污的塘口,要随时投放以芽孢杆菌为主等分解型改底产品,以分解调节底部污物。及时使用絮凝剂作为改善水体的清洁办法。

5、中高温时节,塘口不要随意向水体投放未经彻底消毒发酵的畜禽有机肥料,更不要施用在农作物上使用的无机化肥和复合肥。

6、减少消毒杀菌剂的应用,保持池塘有益微生物数量。严禁以农药,菊酯类药物对塘口进行杀虫,消毒,否则,问题的严重性超过你的认知。


二、第二鬼(无良马面):pH值过高

大闸蟹养殖塘口,一般在高水温季节,当水体PH值偏高时,要特别注意检测水体氨氮含量。这主要是因为氨氮的毒性与PH值正相关。对于氨氮高池塘坚决杜绝生石灰应用。控制分子氨浓度小于0.02mg/L。要经常开动水泵机,最好在晴天中午和*雨天的白天夜晚都不要停机,进行塘内小水体慢循环,或每次以新水换掉部分塘口老水。必要时投放*酸菌、光合细菌以改善水中藻相。

塘口没有条件换水的可直接使用这类产品。以尽快降低氨氮和调节水质。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养殖户在池塘PH值较高时,大量泼洒酸性产品来调整,实际作用并不明显,我们认为泼酸不如造酸,泼洒生物制剂[以各类具有医研价值的碳基生物为原料,利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作用于人体各类生理症状的预防(保健)、治疗和诊断的各种形态制剂,统称生物制剂。]加速有机物质分解,是调节PH值好方法。

三、第三鬼(催命牛头):塘口养殖对象致病的根源为**酸盐

**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酸盐对鱼、虾,蟹的毒性较强,是养殖水域中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当水中溶氧丰富时,**酸盐会转化为硝酸盐,为硝酸盐找出路是解决**酸盐最有效的办法。我们在基层鱼病诊断过程中,往往细菌性疾病大量暴发的池塘,**酸盐的含量都比较高,且藻相不丰富,底层溶氧低。增加底层溶氧,丰富藻相、培养菌相是解决**酸盐的最好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在池塘**酸盐过高时,用沸石粉等为原料的产品降解**酸盐,虽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只是把**酸盐等有毒物质暂时的贮存起来,就好比“定时**”一样,一旦出现恶劣天气变化,会导致病害滋生,虾,蟹类应激能力的下降。近年来,苏北兴化地区,江苏高淳部分地区养殖大闸蟹高产塘口,由于水质**引起的应激性烂鳃病,黑鳃病的爆发,就与经常使用吸附性底改有很大关系。用分解型的改良剂[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代替吸附性的改良剂是解决**酸盐的必由之路。

那么塘口中,水体**酸盐的主要来源是哪里呢?现在我们一起看答案吧!

塘口水质在氮循环中,氨氮在**化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被**为**酸,它在水中与阳离子结合后就形成**酸盐。

塘口水体中**酸盐对养殖生物的危害:

**酸盐通过水产动物的体表渗透和吸收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携氧蛋白结合而使之失去携带氧气的功能,从而表现为缺氧症状。即使水体中的溶解氧高,大闸蟹也表现出缺氧昏迷状态,如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游动缓慢、体力衰退、鳃部受损变黑。出现“爬塘”、“懒动撑爪”、“偷死”、“翻身无力”等现象。除此以外,大闸蟹长时间生活在**酸盐偏高的水体中,其活力差,自身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暴发疾病。我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晴天蟹,虾摄食率低,水质水色无问题,但蟹,虾类爬边,上草头不沉于水底,有病蟹鳃丝**肿胀连片充水,俗称“水肿鳃”,这就是池塘长时间**酸盐偏高导致。

那么,我们如何对塘口水体中**酸盐进行有效控制和降解呢?答案在下面,大家好好看一看吧!

1、做口控制水中藻类的浓度,调节好水色和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中高温时,并适时开始每天换水一部分,保持水体上下中层得以全方位交换,以便提高水体溶解氧,使硝化作用得以正常进行。当水体透明度偏高,水体偏瘦时,应及时使用自制氨基酸类肥水产品增藻(方法已经公布过),使水体保持合理的透明度。

2、从养殖前期蟹苗进塘开始,一般每隔20天左右向水体投放净水,杀毒类产品(熟石灰水)使硝化反应得以完全彻底进行,以控制**酸盐的升高。

3、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选用优质的天然动物蛋白饵料(鱼类),并适时加入维生素,抗生素类药拌料投喂,以提高对饵料的消化率,减少排泄物。

4、坚决不向塘水体施放未经彻底消毒发酵的农家有机肥料和农用化肥,减少**酸盐的源头—氨的生成量。(这个前面说的明白了,这里不再啰嗦哈!)

四、第四鬼(追魂双煞):塘口水体中的剧毒气体硫化氢[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

水体中硫化氢的来源:主要是养殖塘口水体中的残饵、粪便、动植物残骸在厌氧型的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硫化氢。(大白话叫**变质)


【塘口水体中硫化氢对大闸蟹的危害】:硫化氢是一种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也是对水产动物毒性很强的物质。当其浓度较高时,也可通过渗透与吸收进入水产动物的组织与血液,与血液中的携氧蛋白相结合,破坏其结构,使其失去了携带氧气的功能,也表现为缺氧的症状。同时,对大闸蟹的甲壳和鳃丝粘膜有很强的**和腐蚀作用,使组织产生凝血性坏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烂甲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那么我们如何治疗和防控硫化氢的问题呢?

答案在下面:
1、根据土壤中的有机物过多,必须通过种草来消费土壤中的过多有机物被分解出的氨基类物质。
2、通过加大放入螺丝,对土壤中,及水体中的有机质,角枝生物,水中的富营养物质进行消费。达到清水质,改良土壤特性的作用,形成自然生态化自洁功能。
3、投放芽孢杆菌类生物制剂,对底部土壤的有益菌群进行培养,产生良性环境自洁循环的微生物环境,进行生态化系统自行运作,达到控制硫化氢生成的底线.

结语

好了,多余的话也不多说了!今晚的《蟹讯速递》栏目到这里就结束了,以上内容,虽然可能枯燥了些,但是我们是需要去理解透彻的,细节把握好,养殖才能更安稳,谢谢!

作者:老潘
文本编辑:饶小坤
公众账号:养蟹者说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