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红楼梦》中,宝钗、黛玉无疑为群芳之首。]鲫是由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刘筠教授等人与湘*东湖渔场协作,应用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技术和有性杂交[sexual hybridization两个遗传型不同的生物体通过杂交产生**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相结合的技术培育成功的一种三倍体鲫鱼[鲫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喜头、鲫壳、河鲫 。],它的父本是四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叫做四倍体...]鱼简称“基因库[基因库(gene pool)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鱼”,母体为日本白鲫[白鲫 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 Temminck et Schlegel,原名源五郎鲫或河内鲫、大孤鲫、大阪鲫、日本鲫。]。湘云鲫是生物工程高科技产物,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地位。


  一 湘云鲫制种技术

  湘云鲫生产制种过程简图表示如下:
2N细胞工程技术4N(基因库鱼)×2N(日本白鲫)父本有性杂交母本3N(湘云鲫)

  湘云鲫具有自身不育、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速度快,食性广、抗病能力强、耐低氧低温、易起捕等优良性状,且肉质细嫩,肉味鲜美,适合垂钓。该鱼适宜在池塘、湖泊、水库、稻田和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中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一般池塘条件下,混养每亩可产60~100公斤,单养每亩可产鱼500~800公斤。网箱养殖每平方米可净产50~90公斤。


  二 生物学特性

  湘云鲫为完全鲫鱼体型,经LDH和EST同工酶检测和mtDNA分析表明:湘云鲫偏于母本遗传,但兼有湘江野鲤、经鲫鱼、湘鲫、四倍体鱼等鱼的基因表达,故与普通鲫鱼有以下差异:

  1.湘云鲫与其他鲫鱼的外形差异
  湘云鲫外观与普通白鲫鱼相似,但体形优于其他品种,因为不育,性腺比例小,所以内脏少,腹部比其他鲫鱼小,背部肌肉厚,体形也比其他鲫鱼品种要“苗条”。湘云鲫背部鳞片排列往往有些杂乱(其他鲫鱼很少这一现象),侧线鳞一般在30~32片范围。
  2.湘云鲫性腺发育不正常,自身不能繁殖
  湘云鲫为3倍体鲫鱼,不能繁殖后代,也没有性追逐现象发生,故可以在任何养殖水域放养,不会造成其他鲫鱼品种资源混杂,也不会出现繁殖过量而导致商品鱼质量的下降。
  3.湘云鲫生长速度快,生长不受性成熟[性成熟(sexual mation) 是个体发育的一个方面。]局限
  一般鲫鱼品种因性成熟早而影响生长速度,限制了个体长大。湘云鲫不仅具有明显的杂交生长优势,且由于性不育,所摄取营养完全用于生长,个体的生长也不会受性成熟的局限。经同池对照生长试验测定,湘云鲫生长速度超过母本(日本白鲫)的1倍,是普通鲫鱼的3~5倍,当年鱼苗最大生长体重可达0.5公斤。春片养殖成鱼一般个体可达0.5~1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
  4.湘云鲫抗逆性强
  湘云鲫的杂交优势还表现在它对自然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抗病能力强,适应范围广
  经多年推广,已在我国20个省市养殖,均能适应当地环境,没有出现因传染性疾病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报道。
  (2)耐低氧能力强
  在放养密度大、水体小的环境下仍能良好生长(如网箱养殖每平方米放养200尾,产量达57公斤/平方米)。池塘养殖出现“泛池”缺氧时,草鱼、鲢鱼、鳙鱼等四大家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现象,而湘云鲫很少死亡。
  (3)耐低温性能好
  在湖南地区能常年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当水温为10℃(四大家鱼均已停食)时,仍然能够摄食生长。
  5.食性广,饵料系数低
  湘云鲫不仅食性广,耐粗饵,而且保持了母体日本白鲫能摄食部分浮游生物的特点,加之所摄食营养完全用于生长,所以饲料利用率高于其他鲫鱼。
  6.容易捕捞
  在池塘养殖的湘云鲫不“钻泥”,网捕率可达80%左右,不象普通鲫鱼上市需要“干池”。
  7.品质优良
  湘云鲫肉质细嫩、肉味鲜美保持了鲫鱼的风味,同时细刺少,内脏少,可食部分多,且个体大,肌肉中谷氨酸含量较高,比一般鲫鱼口感性好,深受消费者欢迎。


湘云鲫养殖实用技术

第一页 1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