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河蟹养殖六大关键技术要点


  七月份,时值高温,外界气候及养殖环境变化较大,若不注意管理中对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病害、逃逸、敌害等**因素控制,就直接影响到年终产量和收益,因此管理上要因地制宜,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现对七月份河蟹养殖管理提出如下意见,供养殖户参考:

  1、加强[增强,使变得更强和更有效。]巡塘

  加强日常管理坚持1天至少3次巡塘,观察河蟹的蜕壳、摄食、活动情况,观察水质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2、加强水质调控

  七月份应将蟹池内有草处水位控制在上旬30厘米,下旬50厘米以内,以有利于节节草、扁担草、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正常生长。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周边深槽水位控制在1.0-1.2米。炎热夏天,水温较高,水质容易变浓,有毒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增加。有条件的池塘每隔5天左右可加注新鲜水一次,针对性的用好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制剂、底质改良剂[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EM菌、光合细菌、生石灰等充分降解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将池塘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控制在40厘米左右,pH值控制在7.5~8.5之间,氨氮控制在0.1mg/L以内,**酸盐、硫化氢控制在0.06mg/L以内,促进菌相、藻相的平衡。

  3、加强水草管理

  随着水温的升高,蟹池内伊乐藻容易出现“疯长”现象,从而影响河蟹活动,并且容易造成蟹池缺氧和大面积败草破坏水质。需人工清除部分伊乐藻。可在蟹池内间隔6~8米,整行拔去生长过密的伊乐藻,在池底留3~4米的通风沟,将伊乐藻覆盖面控制在40~50%,为河蟹的自由活动留有一定空间。同时对长出水面的伊乐藻用**及时做割梢处理,使草头没入水面30cm以下,防止遇到大的风浪,增加浮力,脱根死亡。同时,可以使用护草壮根颗粒全池泼洒1-2次,促进水草根部生长、茎株矮化、叶片粗壮,防止茎叶腐烂,破坏水质。对于早期水草破坏严重的蟹池,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需适当移载水葫芦、水花生、雍菜等。

  4、加强投喂 

  七月份河蟹饵料开始以植物性为主,动物性为辅,不但要合理的投饵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饵原则,还要根据蟹的生长情况、残饵量、水环境、温度及气候的变化而改变,保证饵料的利用率,池中还须适量施肥,以繁殖天然饵料。如果河蟹池中青虾的密度大,还要增加人工饲料的投喂,人工饲料要选择营养全面、不变质、水中稳定性好的适口饲料。同时根据蟹池内螺蛳实际数量和池水透明度,在7—8月进行一次补放,以确保河蟹**饵料充足。

  5、加强防治病害

  七月份应控制用药次数,尤其是**性强的消毒药(如强氯精等),重点通过微生物制剂及底质改良剂将池塘水质调控到最佳状态,使蟹池内有害细菌降低到最少,并辅以二**氯、聚维酮碘等温和性杀菌药进行细菌性疾病的预防。针对寄生虫病,可使用0.8ppm60%硫酸锌进行杀灭。同时,还需定期内服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维生素E、大蒜素等,一般5~7天为一个过程,以增强河蟹体质,提高其免疫抗病能力。

  6、加强防逃逸、防敌害

  七月份是台风雷阵雨的突发多发季节,防止河蟹的逃跑,应落实到平时日常管理之中,勤检查防逃设施,勤检查进排水口,勤堵实池埂漏洞,是防止河蟹逃逸的最有效方法。

  敌害侵袭河蟹的主要是在脱壳时造成伤亡,常见的有龙虾、水老鼠、水蛇、蛙类等,一经发现要及时清除,确保河蟹健康生长。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