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18年河蟹塘产量偏低的原因及其处理方式?


作者:黄卫

2018年河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已经告一段落,总的来说有喜有忧也应了那句老话:再好的年头也有亏本的,再差的年头也有赚钱的。相比较前两年河蟹养殖情况而言,今年河蟹养殖形势相对较好。河蟹养殖也已由单纯的精养模式[模式是指从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发展为稻蟹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鱼虾蟹多品种混养模式。但不管哪种模式我们所期望的还是高产出、高回报。不过从市场调研结果来看,产出与产值仍然不尽如人意,那么笔者就此在这里简单的分析一下:

1、就精养模式而言大体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①、养殖之初没栏围网或者围网有漏洞蟹苗下塘后由于应激反映或者塘里毒素未排清导致[导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ǎo zhì,指使产生,促成;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语出宋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蟹苗大规模上岸逃逸。

②、清塘药物残留(尤以菊酯类残留时间较长)导致蟹苗下塘后出现损伤影响存活率

③、受极端天气影响(早春低气温或梅雨季节)导致河蟹应激性死亡加大。

④、消杀类药物使用过量导致河蟹过失性死亡。

⑤、管理失调主要在于水草管理、水环境管理今年部分塘口在6月中旬到7月初就已经没草了这也直接影响到后期河蟹的翻倍率极其存活率

2、就渔虾蟹混养模式而言除了以上几点外主要还在于以下几点

①、渔虾蟹混养增加了池塘承载量,而渔虾蟹套养比例不合理导致池塘资源分配不均影响渔虾蟹产量。

②、渔虾蟹相互残食导致苗种存活率下降从而导致后期回捕率下降。

③病害交叉感染导致养殖过程中渔虾蟹大规模发病死亡,从今年的情况看套养青虾[青虾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虾亚目,长臂虾科,沼虾属。]的塘口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极其死亡率都较大。

④养殖后期高温季节管理难度加大池塘长期处于亚缺氧状态导致发病率增高以及高温急剧缺氧导致养殖动物死亡

3、应对措施

这里只是简单的分析一下全属个人看法

①、年前及时围网或者检查围网是否有漏洞发现并及时补漏防止河蟹逃跑

②、放苗前先套水使用解毒灵解毒(专解菊酯类、有机磷类)并用青虾作试水苗两天后若青虾尚未死亡则接着放苗。防止河蟹中毒死亡。

③、放苗是及养殖过程中尤其是蜕壳期注意抗应激,减少养殖动物应激性死亡

④、避免乱用消杀类药物坚持科学生态养殖

⑤、常见的渔虾蟹混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仅供参考;

⑴、以龙虾为主的虾蟹混养模式,每亩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扣蟹300~500只,放养春季幼虾25~30千克,至7月,补放当年繁育虾苗3万~5万尾,
⑵、虾、蟹双主养模式虾、蟹双主养模式指在传统虾蟹养殖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河蟹放养量,提高青虾放养量,使河蟹和虾产量保持相当的水平。春初每亩放扣蟹降为500~800只,春虾放养量增加至25~30千克;春季按青虾主养技术进行管理,适当兼顾河蟹生长;秋季按传统虾蟹养殖进行管理。
(3)、另外,适当套养鲢、鳙每亩10~15尾,规格2~4尾/千克;也可适当放养鳜鱼,吞吃野杂鱼,每亩放4厘米左右的鳜鱼苗10~15尾。

⑥、注意高温期管理,多开增氧机或多撒带增氧性的药物减少池塘亚缺氧状态,禁用****物防控爆塘风险

⑦、养殖业3分技术7分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池塘环境为渔虾蟹的健康生长创造条件。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