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经接近尾声,今年的河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也基本尘埃落定,那么今年高淳地区养殖状况到底怎么样呢?经过我们对所服务范围内的部分养殖朋友进行塘口[塘口是位于广东省增城市区南8公里的村委会,属三江镇。]调查或电话了解,对今年的养殖结果和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和总结,目的是为明年的成功养殖做好充分准备。
如上图所示,我们总共调查了1848人,其中赚钱的客户有790人,占42.7%,保本和亏损的客户占57.3%,这只是表面上的数字,人工成本等还没有计算在内。在这个结果中,小塘口赚钱的比例较高,大塘口(25-50亩)亏损的比例较高。另外对比发现,目前高淳地区河蟹养殖成本是全国养蟹地区中最高的,和兴化地区低成本对比,高淳地区还有一个薄弱点就是产量[读音:chǎn liàng产量是个通用性很强的词,一般是指人或机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数量。]低,据了解兴化地区产量平均在200斤/亩左右,而高淳地区亩产160斤以上就算是高产了。所以产量低、成本高是高淳地区养蟹赚不到钱的主要原因。
那么产量低是为什么呢?今年养殖河蟹给大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多,大部分塘口从7月开始,有的从6月中旬就开始出现死亡,数量每天每亩1只以上,天气不好时死亡量翻倍,高温[高温,词义为较高的温度。]期更是达到2-3只/亩,很多养殖朋友从没有在后期经历过像今年这样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是天文学专有名词,是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纂和维护的天文学专业名词数据库。]长、死亡数量大的死亡。依照以往的经验,看到这么多死亡的螃蟹往往意味着这一年河蟹养殖会出现很大亏本,自然大家会觉得今年产量低是后期死亡大的缘故。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塘口1养殖面积[养殖面积是投放鱼苗鱼种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水面面积。]40亩,放苗32000只,平均800只/亩,成本18万元左右。高温期死亡约1000只,11月初卖螃蟹,产量93斤/亩,只卖了15万,今年亏本。
塘口2养殖面积17亩,放苗20000只,平均1180只/亩。高温死亡1000只,最终卖蟹8000只,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40%,今年保本。
塘口3养殖面积20亩,放苗22000只,1100只/亩。高温死亡3000只,平均每天2只/亩,死亡持续时间75天左右,早期有少量“顶壳”、“拉脚”,最终河蟹产量200斤/亩,今年赚钱。
塘口4养殖面积16亩,放苗16000只,1000只/亩。高温期死亡3000只,平均每天2.5只/亩,死亡持续时间75天左右,最终产量160斤/亩,今年赚钱。
塘口5养殖面积25亩,放苗27000只,平均1080只/亩。高温期死亡4000只,平均每天死亡2只/亩,持续80天左右,最终卖蟹16000只左右,今年赚钱。
以上例子表明后期死亡量与最终产量没有必然联系。其实在养殖过程中,影响产量的原因主要还是前期偷死,因这一数量无法直观看到所以往往被忽视,而高温期死亡容易直接看见从而损失被放大,但其实高温期造成的损蟹数量一般占一个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整个养殖期间死亡的1/7-1/5左右而已。所以想要养殖能够赚钱,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产量,想提高产量最关键是要提高前期成活率,因此早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影响产量进而影响全年的养殖效益。
一般我们认为放苗是整个养殖的开始,其实不然,放苗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塘除淤、晒塘、消毒等都是影响前期养殖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往往容易被忽略,增加放苗后的风险。河蟹早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如果早期工作没做好,带来的影响将会伴随整个养殖周期,那么早期应该如何给河蟹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呢?
1、清淤淤泥过厚容易导致池塘有效蓄水深度变浅,水体容量下降,水位浅,河蟹生活空间小、产量低;其次,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消耗水体溶氧,加重后期池塘缺氧;此外,淤泥中含有氮、硫有机物,在池塘缺氧条件下,会产生有毒害的中间产物(氨、硫化氢等),抑制螃蟹的生长;淤泥还是病原生物潜伏的温床,水产动物寄生虫(或中间宿主)或休眠虫卵和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当池塘水体生态环境变差、养殖动物的抗病力下降时容易暴发疾病,因此,养殖池塘应该做到一年一清或两年一清。
2、晒塘蟹塘经清淤、翻耕和晒塘后可以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分解,光照还可以杀菌,所以晒塘可以提高池塘**还原电位,缓解后期底泥污染、水质恶化。
3、消毒该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部分池塘病原菌,但是若使用一些**性大且易残留的药物后未彻底解毒会毒害蟹苗,造成放苗后一段时间河蟹频繁上岸,影响体质,降低成活率。
4、肥水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更多人在早期使用农家肥、粪肥、复合肥等肥水,这样盲目肥水的危害是持续性的。首先肥料来源不明,未经过消毒杀菌的肥料携带大量细菌、**、寄生虫等;其次这些肥料下塘后,水没肥反而容易引起氨氮、**酸盐等指标偏高;最后即使水肥起来了,但这种肥水方式肥效不久,水体不稳定,这些都容易毒害蟹苗造成早期偷死。
综上所述,放苗前的工作对整个养殖阶段至关重要,目前新一轮的养殖工作即将拉开序幕,希望大家可以避免这些误区,在来年有更好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