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疫里默杆菌病的症状不一,发现疑似病鸭建议及时诊断,进行确诊,然后再对症防治。目前,鸭疫里默杆菌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已经比较成熟,若有发病建议尽快药物治疗,未感染的健康鸭群可用**进行免疫预防。鸭疫里默杆菌病的症状有哪些,鸭疫里默杆菌病的防治!
一、鸭疫里默杆菌病的症状
1、急性型:主要发生在2周龄以下雏鸭,雏鸭常在受到应激因素**后突然发病,一般不见明显症状即发生死亡。
2、亚急性型:多见于2-3周龄的雏鸭,病程一般为1-7天。主要表现为:眼、鼻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眼周围羽毛粘连形成“眼圈”,个别鸭眼周围羽毛脱落;濒死期出现神经失调,两后肢伸直呈角弓反张姿势。
3、慢性型:多发生在口龄较大的雏鸭或疾病流行后期,一般多呈慢性经过,致死率较低,为1%-7%。雏鸭发育迟缓,增重缓慢,饲料报酬降低,易造成僵鸭、残次鸭。
二、鸭疫里默杆菌病的防治
1、防治原则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定期消毒,严格防疫,进行免疫接种。
2、预防接种
**接种在国内外均有研究,并在生产中进行了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免疫效果。由于鸭疫里默杆菌血清亚型较多,**应为几种血清亚型的多价**,建议能鉴定出发病场细菌的血清型[血清型又称血清蛋白型。],使用相同亚型的**。
(1)目前国外研制成的鸭疫里默氏杆菌菌苗有单价和多价灭活菌苗、弱毒**和亚单位**及混合大肠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制成的二联灭活**[活**是指将细菌或**在人工条件下促使其变异,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和剩余毒力,接种后在人体内有一定程度的繁殖或复制,类似一次轻型的自然感染过程,但不会导致人发病。]等,在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各种佐剂[佐剂是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灭活苗(如福尔马林灭活苗、油佐剂灭活苗、蜂胶佐剂灭活苗和加有其它佐剂的灭活苗),如1型Ra的单价灭活苗、1,2型二价灭活苗、或其它血清型的多价苗、Ra和大肠杆菌的二联灭活苗、Ra和出败及大肠杆菌的三联灭活苗等。
(2)采用灭活**免疫鸭群,一般需要免疫两次才能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力,肉鸭在7~10天龄进行中国梦免疫,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0.2~0.5毫升/只,相隔1~2周后进行二免,0.5~1毫升/只,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油佐剂灭活**与其它佐剂**和未加佐剂**相比,其免疫力要长,肉鸭在整个生长期一般用一次就足够了,但是油佐剂灭活**在接种部位常常有局部炎症反应。在接种**时,添加适量多种维生素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
(3)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较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流行血清型有所不同,在不同时期流行的血清型又有所不同,而且在同一鸭场,甚至是同一批鸭群可能同时存在多个血清型。一般认为各个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这就给Ra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在我国已证实有9个以上的血清型存在。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针对当地主要流行血清型,选取相应菌株研制**,可以达到更有效的防治效果。
3、治疗方法
(1)在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的基础上,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菌素等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混合感染鸭**性肝炎或禽流感等**性疫病,可在使用西药的同时配合抗**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好。
(2)由于细菌对抗菌药能产生耐药性,在生产场常会出现某一药物刚开始用时,效果显著,但用过一时间后,效果却不明显或无。有条件的话,可对病死鸭进行病原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高敏药物交叉使用,同时结合本场的用药史来用药。
鸭疫里默杆菌病的症状有哪些,鸭疫里默杆菌病的防治!就介绍到这里了,改善育雏室的卫生条件,鸭舍地面应保持干燥,勤清扫粪便,加强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