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应一单位要求设计一污水处理[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方案,后公司又陆续接了几个环保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提升工程,过程中也接到不少朋友让帮忙做方案,这里拿其中的一个小的水质提升方案分亨给大家。
一、污水来源
1.在一水池[水池是用自然形成的装有水的小型坑洼或者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中,修建一1000平米左右的人造景观,饲养鱼与天鹅与人互动,其过程中,投喂的饲料与排泄的粪便、残饵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污染;
2.水池处于公园地势低洼处,园中各处均种有花草树木,为这些花草所施的氮肥、磷肥、钾肥以及腐屑质,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在重力的作用下,会随着雨水汇集到水池中。水池中的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方量在6000方左右,而由地表汇入的雨水面积超过2平方公里,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故氮、磷和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会超标,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带来水池中蓝藻爆发,遇到持续的高温高热,在水面上出现许多泡沫;
3.水池中底部沉积的淤泥,在多年没有清淤的情况下,会吸附氮磷[《氮磷》是2006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布莱恩·奈普。]钾等营养元素[怀孕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你怀孕之后,一个可爱的胎儿就开始在***肚子里成长起来。],当遇到水温急剧的变化,当表层水与底层水出现4摄氏度[摄氏度是摄氏温标(C)的温度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温标。]以上的温差时,在水温高于4摄氏度,水温越低密度越大,水的密度差会引发上下水体对流,此时底部富含氮磷钾的底层水,会降低整个水体的清洁度。
二、污水处理的目标
1.要求水池中的水表面不出现泡沫状的漂浮物[是漂浮物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浮于水上并随水流一起运动的物体。];
2.要求水池中水体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不低于30cm;
3.要求水质不散发出明显的臭味;
4.要求水色呈现出绿色,与周围环境协调。
三、水池现状
1.水池中现在氮已经超标,通过水面中漂浮的蓝藻即可以确定。蓝藻易爆发于氮磷超标的静水水体中,当高温高热时开始大量繁殖。蓝藻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在晴天阳光照射水面时,浮于水体表层,肉眼看上去呈现出泡沫状的漂浮物;
2.水面有油膜,水体中透明度现在不足15厘米。水体中的透明度一方面来自水中的藻类,另一方面来源于水体中悬浮的有机质,由于水体中天然的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不足以分解过量的有机质时,水的透明度就会越来越低,最后以至于水面出现油膜;
3.水池中淤泥较厚,具体厚度尚未确定,估计深度在40-50厘米之间。
四、污水治理说明
1.由于外源性[外源性指一切非本体的因素,即来源自外部而能对本体发生作用的因素。]的雨水中富含氮磷钾,所以对外部汇入的雨水进行截污;
2.对投喂鱼与天鹅的饲料添加微生物,提前进行发酵处理,减少排出来的臭味;
3.对残留在水体中的残饵、粪便,利用生物工程菌[工程菌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加工出来的新型微生物,具有多功能、高效和适应性强等特点。]进行分解处理。保持投入与分解的平衡,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
4.对水池底部进行清淤,防止水体对流引发的水质变差,以及泛塘死鱼等。
五、主要技术措施
1.在水塘地外围修建排水沟,排出外源性雨水;
2.当水温高于10摄氏度,每天坚持向水体中补充工程菌,具体用量根水质及水进行调节,确保透明度不低于30厘米,水无臭味;
3.确保水体中营养元素的均衡,保持藻类的多样性,防止单一藻类过盛,出现倒藻、转水,水色发黑等现象。定期进行有益藻类培养,按藻类对碳、氮、磷以及微量元素的需求,适时进行调节;
4.并辅人工处理,采用吸污设备,对人与鱼、天鹅互动的场所进行临时应急处理,保持水体的清洁;
5.水池中养殖白鲢、花鲢等滤食性鱼类。一斤每尾的白鲢180尾,花鲢60尾。通过食物链,把水体中富余的氮等营养元素,转变成花白鲢的鱼肉,然后通过捕捞离开水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