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生长不平衡的现象,个体小的河蟹往往栖居在远离水面的洞*里,懒得出来活动和觅食,故称为“懒蟹”,懒蟹个体不易长大,严重影响河蟹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懒蟹”的产生是多方面,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
1、养殖池水体溶氧太低,河蟹大部分上岸栖息,时间一长,使能适应在岸上洞*里生活。
2、水位变化大,如果养殖池水位忽高忽低[说明数据、现象等不稳定,统计数据时高,时低,数据信息变化频率较快。],河蟹的洞*也随之变动,当水位下降时,河蟹就在陆上*居,不再下水觅食。
3、投饵[ ...]不均匀,有的河蟹吃不到饵料,就会取食洞*中的有机质来维持生命,久而久之,习惯洞*生活。
4、池中缺少漂浮物[是漂浮物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浮于水上并随水流一起运动的物体。](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等),使河蟹适应在岸上打洞*居。
根据“懒蟹”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GB/T 19000—2008/ISO 9000:2005预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一是增加水中溶氧,做到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新鲜,并及时清除残饵。
二是控制水位,不同季节养殖池的水位有所不同,但在同一季节内,水位要保持相应对稳定。不宜忽高忽低。
三是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布点要均匀。
四是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池塘要有一定的水草量,水草覆盖面[覆盖面,是指覆盖的面积,泛指涉及或影响到的范围。]在60%以上,。而水草少了光照直射池底水温高对河蟹早熟有直接关系,如果池塘欠水草可采取水花生[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草。]补救,水草能防止水温升高起到降温闭暑,控制其早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