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邛崃市[“天府南来第一州”——邛崃,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川滇、川藏公路要塞,距成都市区75公里,全市幅员面积13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61.3万(2010年)。]陶师傅[陶师傅,是《鹿鼎记》中的人物之一。]一5亩鱼塘,水深1.2米,配备2台1.5kW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塘内有老口黄颡鱼6000斤左右,规格500g/尾以上。
2016年3月底,水温上升,鱼吃料渐渐增强,也长得快,没有出现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现象,直到5月下旬,受天气变化影响后吃料差,开始慢慢死鱼[本片是关于身份错误和得不到回报的爱情的故事,讲述了一伙来自英国伦敦的抢劫犯在抢劫中遇到的种种不可思议的趣事。]。
5月27日,发现[发现,是人类对于自我的内在、具体性的自然及其整体的认识或再创造。]有零星死鱼,出现死鱼前五天左右开始吃料不好,到别的药店检查发现鱼体有寄生虫,按照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杀虫治疗。
5月28日上午,从另一个塘过塘500斤左右小黄颡鱼到该塘,规格为10-15g/尾,当天下午死亡量增多。由于过塘的鱼之前已发生气泡病,尾鳍、臀鳍肉眼可见气泡,以为是这部分鱼在死,做消毒处理、后解毒调水。
5月30日,多云天气,死亡量上升到200斤,整塘鱼不吃料。发现部分死鱼头部[“头部”作为描述人体部分概念,是指人体脖子(颈椎)以上的所有**。]断裂(见图1),有的尾部弯曲且几乎所有鱼的鳍硬刺顶端卷曲[基本解释◎卷曲juǎnqū (1) [crinkle]∶形成许多短的弯头或转折 (2) [crimp]∶使获得、采取或呈现有皱痕或有波纹的外观详细解释(1).弯曲。]、鳍糜烂呈扫帚[扫帚是扫地除尘的工具,多用竹枝扎成,比笤帚大,源于中国。]状(见图2、图3),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鱼皆为500g/尾以上的大黄颡鱼。发病前一个月曾发现过头部畸形鱼,偶尔发现几尾,所以并未在意。解剖见鳃丝有零星血窦(见图4),内脏无明显异常(见图5)。下午5点测得水质指标:pH值8.2、氨氮0.9mg/L、**酸盐0.03mg/L(见图6)、溶氧12mg/L。
5月31日,死鱼200多斤,其中断头的鱼数量增多。
6月1日,死鱼300斤,再次消毒。
6月2日,死鱼250斤,解毒。
6月3日,死鱼100斤左右,多数头部断裂。
6月4日,死鱼30斤左右,接下来几天都是死亡几斤,而后发现鱼成群地悬浮静止于上层水,头部朝上、尾部朝下,受到惊吓后缓慢游走。
6月8日至13日,每天死几尾,在塘边可见一些独游、趴边的鱼。
这种发病畸形的鱼大约占全塘大规格黄颡鱼总数的50%,而发病严重导致死亡的约占30%。在死亡量降低后养殖户低价卖了2000斤,剩余的鱼渐渐的也恢复吃料,偶尔会有死亡,半个月后也全部卖掉。
分析:1、“断头症”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很少见,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苗期不合理的大量使用杀虫药或其它药物,导致鱼体特别是骨骼系统发育异常,最终发育畸形。
2、建议养殖过程中尽量少杀或不杀虫,用药不宜过量,平时通过及时调水、改底、增氧等措施预防寄生虫病。(利洋水产药店西来店夏俊勇提供2016.09.08)
图1头部颅骨与身体连接处断开
图2鳍条卷曲、呈扫帚状
图3鳍条卷曲、呈扫帚状
图4鳃丝可见少量血窦
图5病鱼内脏**无明显异常
图6测得水质指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