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鲢和草鱼氯氰菊酯中毒急救一例

湖北武汉东西湖地区一草鱼[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养殖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面积10亩,水深2米,3KW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1台。存塘规格250g左右花鲢600尾,200g左右的白鲢少量,2kg左右的草鱼500尾。

  2015年3月27日下午外用氯氰菊酯[菊酯是灭蚊产品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能够有效**蚊蝇的农药,有天然菊酯及化学合成菊酯。]15瓶(100毫升,含量4.5%)防虫。3月28日早上塘主打电话来说花鲢在水面上打转、乱窜,怀疑杀虫药中毒[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中毒。]。8点30分到池塘用简易试剂测试盒检测水质:pH值7.8。溶氧仪测溶解氧6.5mg/L,氨氮、**酸盐均未检出。测水温16.5℃。发现很多花鲢在水面打转,不断的从水下窜到水面,又钻下去(见图1、图2)。有的直接窜到岸边,有时候还能看见几条大草鱼窜到岸边。根据情况马上外用“碧水[碧水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绿水。]安”10瓶(2亩米/瓶)+“速解安120”5袋(4亩米/袋)解毒,这时候已经距离使用杀虫药接近18个小时。下午5点多回访[回访是人民司法首创的检验审判效果的一项制度。],塘里的鱼还是在窜来窜去,但已经没有草鱼,都是花鲢了。29日电话回访,塘主反映情况还好,只死了几条花鲢(见图3)。31日回访,塘主说:“鱼不窜了,也没有再死鱼了,旁边的养殖户都说没救了,建议我打网卖鱼,幸好没有卖!”

  分析:1、氯氰菊酯主要作用于靶生物的神经系统,是一类胃毒性和接触性杀虫剂[杀虫剂(Pesticide. Insecticide ),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使用历史长远、用量大、品种多。]。其作用机制是影响神经膜上的Na+通道,阻断神经传导,影响鱼体离子代谢等,鱼类中毒后出现异常游泳等神经症状。拟除虫菊酯属负温度[负温度是描述从零到正无穷的开氏温标所不能描述的状态。]效应杀虫剂,低温条件下其杀虫活性高,毒性强,在水温低于20℃时要降低氯氰菊酯的用量。本池塘水温只有16.5℃,实际用量达到说明书用量的4~6倍,引起池鱼中毒。

  2、氯氰菊酯在水体中降解[降解,一般指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数目减少,分子量降低。]的中间产物存在羟基。“碧水安”为多元有机酸可对氯氰菊酯进行络合,与降解的中间产物产生酯化反应,使得氯氰菊酯加速分解。“速解安”为有机碱和中性*离子[*离子(别名负离子)是指**由于外界作用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表面活性剂[能增加有机促进剂的活性,使之充分发挥效能,从而减少促进剂用量或缩短硫化时间的物质。],有机碱含有氨基,与氯氰菊酯中间产物反应加速降解;中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电离后,通过电荷作用对氯氰菊酯进行络合。“碧水安”、“速解安”对鱼类氯氰菊酯中毒有很好的急救效果。(利洋水产药店柏泉店石庆寿提供2015.05.14)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