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又称乌鱼
[乌鱼,又名黑鱼、生鱼、鳢鱼、才鱼等,属鲈形目,鳢科。]、才鱼。它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目前售价为15~20元/kg。采用"两段法"集约化养殖乌鳢,每667平方米
[平方米(㎡,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纯收益0.9万~1.2万元,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建池要求。
鱼塘池底最好为泥质,水深以1~1.5m为宜。水源要充足,水质为中性或偏碱性,最好采用微流水式养殖。水面面积的1/5种水浮莲
[水浮莲是一种产于原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雨久花科,是一种漂浮性水生植物...]或水花生
[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草。]等浮游植物供乌鱼隐蔽遮阳。注水孔设在池壁离水面30cm高处,以防注水时乌鱼逆水而逃。
2.清塘消毒。
放养
[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前,先将池水排干,清除部分淤泥,保持泥厚20cm左右,然后每667平方米池塘撒施100kg生石灰进行消毒。
3.苗种放养。
①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一款Android平台的应用。]:在鱼种
[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池进行,强化培育大规格鱼种。9月上旬,将平均尾重40g左右的乌鱼苗强化培育,使其在8个月左右长成150g的大规格乌鱼种。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约为7500尾/667平方米。
②第二阶段:放养。在翌年5月上旬,将第一阶段培育的大规格鱼种放入成鱼池精养,放养密度为450~500尾/667平方米。乌鱼种苗放养前都要用3%~4%的食盐水浸洗。
4.饲料
[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投喂。
乌鱼为肉食性鱼类,养殖的成败关键在于饲料投喂。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乌鱼互相残食现象十分严重。目前饲料来源主要是小型鱼、虾和人工配合饲料。但全部喂鱼类,成本高,需从小开始驯化其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方法是:将80%绞碎的小杂鱼肉、20%的面粉或其它粘合剂混合在一起制成颗粒饲料
[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开始驯食时,将此饲料与水蚤
[水蚤是一种小型的甲壳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枝角目。]混在一起投喂,并逐渐减少水蚤等活饵的数量,直至最后不用水蚤,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以后再逐渐向日粮饲料过渡,日粮采用颗粒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参考配方:动物性饲料(鱼粉、畜禽及水产品下脚料、血粉等)50%,植物性饲料(麦麸、玉米粉等)48%,骨粉2%。每天上午7~8时,下午5~6时,各投喂1次。日投饲量:在鱼类生长旺季,为存鱼重的5%~8%,其它季节为3%~5%。实际投饲量视季节、天气、鱼类活动和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投料时,可将饲料放在箩筐内吊入池中让乌鱼取食。
5.水质调节。
应每隔10~20天加水土次,每次加水深20~30cm;夏、秋季节,5~7天换水1次,如能保持微流水则更好。
6.鱼病防治。
①小瓜虫病:可用0.1~0.2mg/L的硝酸亚汞全池泼洒
[【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
②粘孢子虫病:可用0.25~0.5mg/L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平常每半个月用20~30mg/L漂**全池泼洒1次,防病效果好。
7.适时捕捞
[捕捞是汉语词汇,拼音bǔ lāo,意思是捕捉捞取鱼类和其他水产经济动物。]。
乌鱼规格达到0.5kg时即可捕捞上市。若只捕捞一部分,除拉网外,也可根据乌鱼喜水的特点,向池中冲注新水,并在出水口设置鱼网,使其跳入网里捕获;若全部捕捞,可将池水排干,用推泥板从泥中翻出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