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成鱼稻田养殖技术


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养殖乌鳢[乌鳢俗称黑鱼,又名北方蛇头鱼、黑鱼、乌鱼、乌棒、蛇头鱼、文鱼和才鱼。],主养亩产乌鳢150~200千克,套养[ ...]亩产乌鳢10~20千克,是养殖常规[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二:“其所试赋,则准常规;诗则依齐梁体格。]鱼效益的3~5倍。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稻田的选择:选择通风向阳、洪涝影响小、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间工程比较规范的稻田。其中鱼凼占田面积[物体所占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的8%~10%,深1.2~1.5米,用砖、石等材料建成牢固永久性鱼凼。主沟与鱼凼相通,宽1~1.2米,深0.5米,面积占田面积的3%~5%,形状依田块形状而定,可挖成“T”、“+”、“井”字等形状。稻田按农技要求起垄栽秧[基本解释1.插秧。],形成鱼凼、主沟、支沟配套,确保鱼在田中自由畅通活动。田埂加固加高到0.8~1米,或用旧网片圈栏。进出水口用两层拦鱼设施牢固拦置,防止乌鳢跳跃或钻洞逃逸。鱼凼移植水葫芦或水生蔬菜,面积不超过鱼凼面积的20%,为乌鳢提供隐藏场所。

2.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投放:选择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整齐,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经过驯化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隔年乌鳢鱼种或当年乌鳢鱼种。隔年鱼种规格为50~150克,当年鱼种规格为10厘米左右。2~3月份,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15℃左右,放养隔年鱼种。主养稻田亩放300~350尾,再套养规格为150~250克草鱼鲤鱼鱼种10~15尾。套养稻田,常规鱼按常规密度放养,规格比乌鳢鱼种大50%以上。每亩套养乌鳢鱼种20~30尾,栽秧前放的隔年鱼种先圈养的鱼凼中,待栽秧20天后,秧苗硬秆时放入大田饲养。隔年鱼种也可在栽秧20天后投放稻田,以免活动力强的乌鳢翻倒嫩稻秧。当年10厘米左右的乌鳢种一般在5月中旬后投放,主养稻田亩放400~500尾,套养稻田亩放30~50尾。

3.投饲管理:乌鳢经过驯食,能很好摄食人工配合料。农村养殖,应因地制宜广辟饲料源,动物饲料可用小型绞肉机绞成肉糜,按60%比例,与35%的植物饲料制成粉,及3%植物油,与2%鱼用微量元素预混料[预混料是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简称,它是将一种或多种微量组分(包括各种微量矿物元素、各种维生素、合成氨基酸、某些药物等添加剂)与稀释剂或载体按要求配比,均匀混合后制成的中间型配合饲料产品。],用少量熟淀粉糊制成团状投喂。也可按40%新鲜动物料和60%大口鲶专用粉料喂养,效果亦佳。用密网或篾席在鱼凼水面下30~50厘米处设置饵料台,面积1~2平方米,日投饵[ ...]率按鱼体重6%~10%比例投喂,每日投喂2~3次。应根据气温、水温、天气、鱼吃食等情况灵活决定投喂次数和饲料量,7~9月三个月中,天气好,水温高,鱼吃食旺,日投饵率可按鱼体重的10%,每日喂3次。套养稻田以常规饲养管理为主,不必投乌鳢料,但田中要放入繁殖力强的鲤鱼鲫鱼、罗非鱼或野杂鱼,不断为乌鳢繁殖饵料鱼。稻田施肥和施药按常规进行,每日早晚巡田,尤其是雷阵雨、洪水天气,乌鳢特别活跃,要常检查堤埂及拦鱼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乌鳢逃跑。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