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鳖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后,不进行人工采卵,利用亲鳖池的产卵场[产卵场是指鱼虾贝等交配、产卵、孵化及育幼的水域,是水生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对渔业资源补充具有重要作用。]或休息场及产卵沙盘,作鳖卵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沙床,自然孵化;或在养鳖池靠近防逃墙向阳、地势高处,挖几条10厘米深的沟,把卵采集起来排放于沟内,并将卵的动物极向上,然后覆盖10厘米厚的沙土,沙土的含水量以手捏成团、松手则散为度。沟边插上温度计,并记录产卵日期,以便稚鳖破壳[简介形容沙哑的嗓音。]后及时移入室内暂养。在孵化沟的两端砌几行砖,砖上横搁几根竹竿。日光曝晒温度较高时,加草帘或竹帘遮荫降温,雨天或晚上加塑料薄膜防雨保温。孵沟干燥时洒水,积水时则及时排除。
在孵化后期,稚鳖卵黄团临近消失,卵壳[卵壳是卵生动物卵子外面所包围着的坚硬或坚韧的保护层,具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小孔。]颜色逐渐变白、变脆,在卵壳全部变白、稚鳖即将出壳[鸟或虫类的胚胎在卵内发育完成后破壳而出。]之前,在孵化场地或产卵场周围加竹箔,以防刚出壳的稚鳖下水池被亲鳖残食。为便于收集稚鳖,可在竹箔内选择地势低处,埋设几个水盆[水盆 拼音: 解释: 1.],使水盆盆口与地面相平,利用稚鳖出壳后要下水的本能,诱使其自行爬入水盆中,然后移往暂养池[暂养池是指用来短期饲养水产养殖动物苗种或成品的水池或池塘。]。
在自然条件下,外界环境温度如在30℃以下时,要达到36000℃孵化积温,从产下受精卵到稚鳖破壳而出,需50~70天。
在自然条件下的孵化,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如白天、晚上温差大,因此孵化率[孵化率 (hatchability) 即受精卵的孵化比率。]很低,常在50%以下。所以,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般不采取自然孵化,而多用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是指通过人为模仿母鸡孵蛋的行为,制造适宜的环境,对鸡蛋进行孵化。]法,以提高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