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轮叶[轮叶科又名掸子木科或异轮叶科,只有一属唯一一种——掸子木,生长在南非,是当地的特有种。]黑藻[黑藻俗称温丝草、灯笼薇、转转薇等,属水鳖科、黑藻属单子叶多年生沉水植物。]生物学特性
轮叶黑藻(俗称温丝草、灯笼薇、转转薇等)。属水鳖科、黑藻属单子叶多年生沉水植物,茎直立细长,长50~8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叶4~8片轮生,通常以4~6片为多,长1.5厘米左右,广泛分布于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湖泊和沟渠中。
轮叶黑藻为雌雄异体,花白色,较小,果实呈三角棒形。秋末开始无性生殖,在枝尖形成特化的营养繁殖**鳞状芽苞,俗称"天果",根部形成白色的"地果[地果(拉丁学名:Ficus tikoua Bur.)为桑科榕属的落叶匍匐的木质藤本植物,别名:地石榴、过山龙、匐地龙,喜欢生长在荒地,草坡或**缝里,生长海拔不高,可以做药用植物,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冬季天果沉入水底,被泥土污物覆盖,地果入底泥3~5厘米,地果较少见。冬季为休眠期,水温10℃以上时,芽苞开始萌发生长,前端生长点顶出其上的沉积物,茎叶见光呈绿色,同时随着芽苞的伸长在基部叶腋处萌生出不定根[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是植物的茎或叶上所发生的根。],形成新的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待植株长成[长成拼音:zhǎng chéng释义:1、长大**。]又可以断枝再植。
(2)人工栽培技术
①枝尖插植繁殖
轮叶黑藻属于"假根尖"植物,只有须状不定根,在每年的4~8月,处于营养生长阶段,枝尖插植3天后就能生根,形成新的植株。
②营养体移栽繁殖
一般在谷雨前后,将池塘水排干,留底泥10~15厘米,将长至15厘米轮叶黑藻切成长8厘米左右的段节,每亩按30~50千克均匀泼洒,使茎节部分浸入泥中,再将池塘水加至15厘米深。约20天后全池都覆盖着新生的轮叶黑藻,可将水加至30厘米,以后逐步加深池水,不使水草露出水面。移植初期应保持水质清新,不能干水,不宜使用化肥。如有青苔滋生,可使用"杀青苔"药物杀灭。
③芽苞的种植
每年的12月到翌年3月是轮叶黑藻芽苞的播种[播种,作物栽培措施之一。]期,应选择晴天播种,播种前池水加注新水10厘米,每亩用种500~1000克,播种时应按行、株距50厘米将芽苞3~5粒插入泥中,或者拌泥沙撒播。当水温升至15℃时,5~10天开始发芽,出苗率[受精卵达到原肠晚期时计算卵的总数和受精卵数。]可达95%。
注意事项:①芽苞的选择:芽苞长1~1.2厘米,直径0.4~0.5厘米,每500克3500~4000粒,芽苞粒硬饱满,呈葱绿色。②播种前应用聚乙烯网片或白膜围栏,将芽苞与河蟹隔开,待芽苞萌发长成,水草满塘时,撤掉围栏设施,让河蟹进入草丛。③每亩放蟹量应在1000只以下。
④整株的种植
在每年的5~8月,天然水域中的轮叶黑藻已长成,长达40~60厘米,每亩蟹池一次放草100~200千克,一部分被蟹直接摄食,一部分生须根着泥存活。水质管理上,白天水深,晚间水浅,减少河蟹食草量,促进须根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