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投喂:在水泥池养殖过程中,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最好以配合[配合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pèi hé,指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或指合在一起显得合适,相称。]饲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为使泥鳅的长势与良好的环境基础达到最佳的协调,饲料的营养成分必须与泥鳅的最佳生化转化率尽可能达到精确的配比。除了可以购买专用全价配合饲料之外,也可自己配制配合饲料,如小麦粉50%,豆饼粉20%,菜饼粉10%(或米糠粉10%),鱼粉10%(或蚕蛹10%),血粉7%,酵母粉[酵母粉是酵母没有经过分解,但酵母浸粉的营养物质得到过分解,微生物吸收利用的速度和效率更高,发酵残留少;目前的生物发酵研究基本上采取酵母浸粉、酵母浸膏为多,酵母粉主要在传统的抗生素等发酵行业应用较广泛。]3%。自制配合饲料须将原料搅拌均匀,饲料和水的比例为1:1,并用制粒机[制粒机主要由喂料、搅拌、制粒、传动及润滑系统等组成,在制药、化工、食品工业广泛应用。]制成条状。
动物性饵料要适口、新鲜,可选择当地数量充足、较便宜的饵料,这样不致使饲料经常变化,而造成泥鳅阶段性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量降低。
投喂饲料要严格按“四定”原则。即“定时”,每天3次(8:00、14:00和18:00);“定量”,根据泥鳅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不同阶段和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变化,在一段时间内投喂量(5%~15%)相对恒定;“定点”,每100平方米池中设直径30~40厘米固定的圆形食台,食台距池底约5厘米,驯化到投饲上台;“定质”,做到不喂变质饲料,饲料组成相对恒定。每天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温度、水质等情况随时调整。当水温高于30℃时和低于12℃时少喂,甚至停喂。要抓紧开春后水温上升时期的喂食及秋后水温下降时期的喂食,做到早开食,晚停食。
2.日常管理:要坚持巡塘检查,主要检查水质,看水色,观察泥鳅活动及摄食情况等。
在有土养殖中,要经常观察水体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及水色,如果透明度有降低趋势,则说明浮游植物繁殖过盛,可稍加抑制,或换注新水。还要防止浮头[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造成含氧量急剧下降,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气,称之为浮头。]和泛池[泛池,别名翻池,由于水中溶解氧低而形成,后果使鱼窒息死亡。],特别在气压低、久雨不停或天气闷热时,如池水过肥极易浮头、泛池,应及时冲换新水。清晨若发现大量泥鳅浮头、蹿跳时不要轻易增氧。可拍掌掠扰,如果泥鳅顷刻入水则属正常,如果无动于衷,则须立即增氧。
而在无土流水养殖中,由于水体透明度较大,水中溶氧较高,一般不会缺氧。
在每天投喂时应注意观察泥鳅的**、摄食情况,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状况,如果放养的泥鳅生长差异显著时,应及时按规格分养,避免生长差异过大而相互影响。
泥鳅的逃逸能力很强,尤其在暴雨时应注意防范。水泥池中还要定期消毒,以防病菌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