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俄罗斯联邦(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Федерация),简称俄罗斯、**,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eluosi]鲟鱼[大家通常所说的鲟鱼(Sturgeon)就是指鲟形目的鱼类,鲟鱼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由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我国,目前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多地均有养殖,已成为值得推广的淡水名特优养殖新品种。
一、养殖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与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要求
鲟鱼是高溶氧鱼类,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5℃,溶解氧的适宜含量要求在6mg/L以上,低于1.5mg/L会出现死亡。养殖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2m左右,要求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考虑到其对水质的特殊要求,以有**水可经常注入的池塘为佳。为防止其他野杂鱼苗进入,入水口处一般用20目的筛绢作拦网。
二、苗种放养
1.清塘与消毒。苗种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用量300-400kg,以杀灭野杂鱼、病菌及有害生物;苗种放养前,还须先用5%的食盐水溶液洗溶苗种20分钟,然后再投放鱼池,人池第二天开始投喂。
2.放养规格与密度。鲟幼鱼在2月龄时已具有成年鲟鱼的基本特征,所以一般放养规格为每尾309左右,放养密度为每亩为1000-1200尾。池塘主养俄罗斯鲟鱼,为有效利用水体,可适当搭养鲢、鳙鱼。因为鲢、鳙鱼为上层鱼类,俄罗斯鲟为底层鱼,各自活动不受影响;另外,鲢、鳙鱼还能摄食浮游生物,净化池塘的水质环境。搭配比例以每亩水面搭养鲢、鳙夏花4500尾为宜。
三、日常管理
俄罗斯鲟鱼为杂食性底层鱼类,幼鱼以底栖生物、水生昆虫为食,成鱼则以水生昆虫、底栖生物及小型鱼类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经过驯化[驯化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出现的一种文明进步行为。]可以摄食人工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
1.鲟鱼的驯化。鲟鱼的驯化难度比常规鱼类大,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以下5种:①直接用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投喂。虽然需时较短,一般为1—2周,但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低,仅为35%-40%;②活饵和颗粒饲料交替投喂。此法驯化时间长,约需8周以上,驯化成活率可达40%~50%;③软颗粒投喂。在饲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活饵制成软颗粒投喂,约需3周可完成驯化,成活率在50%以上;④用活饵研浆浸泡干颗粒饲料投喂。需晾至半干后投喂,驯化约需2周左右时间,成活率超过75%;⑤活饵引诱法。将水丝蚓[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颤蚓科。]等活饵洗净研浆,洒入池中的饵料台,让鱼嗅到水丝蚓的味道后,**其食欲:然后撒少许人工配合饵料,如此持续l周后,逐渐减少活饵料量,直至完全适应配合饵料。显然,后三种方法效果好,驯化时间短,成活率高,宜于推广。
2.饵料投喂。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饲料,促进其健康生长。
(1)定时。每天3次,即8时、14时、17时各投一次。
(2)定位。每亩鱼池设饵料台1-2个,饵料台面积为6m2,设在投喂方便、向阳和水体交换好的地方,以利于鱼的摄食。饵料台控制在离池底20era左右,平时集中饵料台投喂,使鱼逐渐形成条件反射而觅食。
(3)定质。配合饲料要求新鲜、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体重409到成鱼阶段的饲料组成要求蛋白质含量达到45%左右。
(4)定量。投饵量的确定主要根据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鱼体大小、吃食情况及气候因素等综合考虑,掌握“八分饱”的原则。鲟鱼在适温范围内,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大,水温18~20℃,按鱼体重4.5%投喂:水温20—24℃,是鲟鱼生长速度较快的时期,按其体重的5%投喂;水温24-28℃,虽然摄食量很大,但生长速度缓慢,考虑到经济效益,按鱼体重的4.5%投喂:在*雨天或雷雨之前则要停喂。
投喂时先撒少量饵料,引鱼至饵料台,待鱼群聚后,再大量投喂,约需15分钟;当大部分鱼吃饱后再少量投撒,整个投喂过程20分钟左右:最后还要清除残饵,以免败坏水质。
3.水质控制。俄罗斯鲟是高溶氧、冷水性鱼类,根据此习性,可采取隔天换水的方法,换水量为水体的30%一50%。在夏季高温期,升高水位至2.5m,并加大换水量,改隔天换水为每天换水1/3,换水时不可大排大灌,采用全天微流水,边排水边进水的方法,这样既可降温,又能够增加水中的溶解氧;秋季温度有所下降,水位保持2m,每天换水量为1/5,池水恶化时,排除旧水,注入新水。
4.加强巡塘管理,严密注意浮头[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造成含氧量急剧下降,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气,称之为浮头。]。主要观察鱼的活动、吃食以及水质状况等,以便及时调整养殖措施。巡塘每天至少需要3次,即黎明时分观察水温、水色及池鱼有无浮头迹象;日间结合投饵检查水质及池鱼有无浮头预兆:盛夏季节,天气变化突如其来,最好在半夜前后增加一次巡塘,以及时制止浮头,防止泛池事故发生。
由于俄罗斯鲟对溶氧的要求较高,因此养殖过程中防池鱼浮头应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如果浮头在黎明发生,为轻浮头,因为日出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浮头便逐渐消失;如果浮头发生在半夜前后即为重浮头,因为夜间水生植物需消耗氧气进行呼吸,溶氧有减无增,而距次日日出还有较长时间,因此浮头只会越来越重。从浮头的范围来看,鱼类在池塘中浮头为轻浮头:如扩散到池边,整个池面都有鱼浮头即为重浮头。另外,发现鱼浮头后,用声响或手电光**,稍有惊吓即下沉者为轻浮头:如池鱼受惊吓不下沉、反应迟缓者表明浮头时间较长,程度已较重。
解救浮头的有效措施是立即开动增氧机,同时结合排灌水,使水呈流动状态,也可准备一些**钙等化学增氧剂以备紧急抢救之用。值得一提的是,发现鱼浮头切不可惊慌失措,不可马上去捞除死鱼,因为那些浮头搁浅的鱼受惊吓后,挣扎窜游,而此时水中氧气很少,底层已无氧气,浮头的鱼本身已筋疲力尽,若惊吓后下沉水底,就再无力上浮,反而会加速其死亡,因此要特别注意。
5.疾病防治。俄罗斯鲟的抗病能力较强,只要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喂,切忌暴食,并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基本可避免疾病的发生。
(通联:048100,山西省阳城县***)
刘国信
渔业致富指南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