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来源:1986年以来,以湖北省淤泥湖的团头鲂原种为奠基群体,采用传统的群体选育方法,经过十几年
[《十几年》是谌逸(秦朗LENR)2015年10月16日词作品。]的努力,1998年获得第六代。1999年亲鱼生产数量1000组,后备亲鱼1000组,生产良种鱼苗1.3亿尾,已推广到上海、江苏和北京等地。
审定
[审定,指审查决定或审阅评定。]情况:2000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GS-01-001-2000。
特征特性:经过十几年人工定向选育的团头鲂“浦江1号”,遗传性状稳定,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和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
产量表现:生长速度比淤泥湖原种提高20%。在我国东北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地区,第二年都能长到500克以上,比原来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的团头鲂品种,在同样的条件下增加体重200克。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养殖平均亩产500千克以上。
养殖要点:
1.池塘单养
(1)放养
[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前准备商品鱼养殖池面积3~6亩,水深1.5~2.5米。池塘以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为好。进、排水方便,并各池**。清除过多淤泥,修整塘埂,每亩用75~100千克的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鱼种
[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下塘前一周,根据池塘肥瘦适当使用有机肥。池塘注水1米深,准备好增氧设备。
(2)放养时间鱼种以冬季或早春放养为主,选择天气晴好的天气进行。
(3)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鱼种体重宜控制在75~100克/尾。放养密度视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水平而定,一般每亩放养800尾~1200尾,塘中可搭养鲢、鳙等鱼,但不宜搭养鲤、罗非鱼等底层杂食性鱼类。搭养鱼的比例不要超过放养总数的20%。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浸浴10~15分钟。
(4)饲养管理池塘养鱼要达到高产、稳产、高效和低消耗,抓好池塘养殖的饲养管理工作是关键。
①投饵管理:采用搭食台投喂,每亩搭面积2米2左右的食台1~2个。每天投喂1~2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遇天气异常或鱼有浮头现象时,应推迟或停食。根据鱼种规格
[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季节、天气、水温、水质
[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及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每天投饲量以控制在投饲后2小时内吃完为宜,一般为鱼体重的3%~8%。同时,投喂足量浮萍(紫背浮萍)。
②水质控制:按照前期肥水、中期适度肥水、后期清水的原则,做好水质管理工作。加强巡塘,观察水色和鱼群活动情况,监测水质的溶氧、pH、氨氮等指标,严防缺氧浮头,合理使用增氧机。加注新水(或换水),调节水质肥度和透明度
[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一般每月可注水(或换水)1~2次,并用20~30毫克/升的石灰水全池泼洒一次,使池水pH保持在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一般情况到年底起捕时,每尾规格可达750克左右。
2.网围高效生态养殖
网围设置选择无污染的水体,底质较硬,水体有一定流速,远离航道。用聚乙烯网片制成双层围网,内外层相距2.5米,网围面积不少于20亩。放养前,选择晴好天气,用拖网清除野杂鱼。亩放养规格250~300克/尾鱼种600~800尾,规格250~300克/尾异育鲫鱼种600~800尾,少量规格50~100克/尾鲢、鳙鱼种。
适宜区域:适宜全国可控的淡水养殖水域。
选育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供应单位:上海市松江区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上海之根” 的称呼。]水产良种场
联系地址: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西
联系人:张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