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那些事之河蟹塘螺蛳知多少


随着河蟹养殖技术20几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以“种草投螺”为基础的科学生态养殖方式,优质大闸蟹越来越受市场青睐。而螺蛳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天然饵料来源及增产增收的有效手段,在河蟹风味和经济效益上的贡献,不容小视。可见螺蛳投放意义重大。那么,蟹塘螺蛳常见有哪些种类,是漂螺好呢,还是田螺[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好,他们又有怎样的特点呢?接下来,浅析蟹塘常见螺蛳情况。

目前,大部分蟹塘螺蛳以田螺为主,少量为福寿螺[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漂螺。

1.田螺

学名中国圆田螺,俗称螺蛳。软体动物[软体动物(拉丁学名:Granulifusus kiranus)是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动物,是除节肢动物外最大的类群,约10万种。]门,中国各淡水水域均有分布。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田螺卵胎生[有些鲨鱼品种,还有一些鱼类,以及多种爬虫类动物(蛇蜥、蝶螈和阿尔卑斯山蜥蜴),它们都是直接产子的。],体内受精发育[发育指生命现象的发展,是一个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是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雌螺怀卵数10-100个不等。发育成仔螺后,陆续排出体外,幼螺在水中行自由生活,幼螺生长至一年左右即达性成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田螺螺盖形状比较圆

发育成仔螺后,陆续排出体外

2.福寿螺

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州管圆广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适宜水温为18℃~30℃。交配通常在水中白天进行,时间长达3~5小时,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粉红色(英语:pink)是一种由红色和白色混合而成的颜色,通常也被描述成为淡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产卵历时20~80分钟。产卵结束后,雌螺腹足收回,掉入水中,间隔3~5天后,进行第二次产卵,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受精卵在空气中孵化需10~15天,发育成仔螺后破膜而出,掉入水中。


福寿螺通常用于水蛭开口饵料及成蛭饲养饵料

福寿螺和田螺的区别:
1)福寿螺的外壳颜色呈**,田螺的外壳颜色则为青褐色。
2)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椎尾长而尖。
3)福寿螺螺盖则偏扁,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
4)福寿螺的肉颜色较浅,多为黄白色,而田螺的肉多为青褐色。
5)福寿螺为卵生,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卵圆粉红色。
田螺卵胎生,发育成仔螺后,陆续排出体外。

3.漂螺,原名囊螺,又称浮螺,要求水质清爽无污染,但是最近些年养殖环境不断恶化,浮螺生长繁殖受阻。浮螺壳薄,肉嫩河蟹喜食,卵生,10度以上便可繁殖产卵,缺氧时,浮在水面。池塘如有较多浮螺,常常是一个好兆头,年底河蟹规格产量都不错。据了解,在去年没有干过塘,旁边水环境水草较好的河沟,打水后出现很多浮螺概率较大,当然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

囊螺螺蛳壳薄,肉*露

透明条带状为其产的卵

早期产卵在草头,影响水草正常生长
由于其壳薄,肉暴露,容易被蚂蟥吸取汁液的特点,一直受到养殖水蛭朋友的追捧,但是漂螺来源少,不易获取。到目前,关于漂螺繁殖研究很少,有待深入研究。(来源:虾蟹六点半,作者:北京水世纪程时来)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