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市南沙区新垦镇某一鳗鱼[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养殖场(图1),土池,面积12亩,水深1.5米,4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1台1.5kW水车式增氧机。2017年5月放养日本鳗苗4.6万尾,规格60尾/斤。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平时改底较少,水色呈浓绿色。
9月4日,池塘开始出现少量鳗鱼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规格2尾/斤,计10余尾[余尾,四川乐山人,生于1980年,2003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篮球专业,大学本科学士.现任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球队教研室教师.从事篮球教学与训练。]。
随后每天死亡量逐渐零星增加,期间使用过两次聚维酮[聚维酮是一种水溶性的具有高效粘合性的聚合物,主要作为固体制剂湿法制粒的粘合剂。]碘,但效果不明显。
9月15日,死亡量增加至100余尾,停止喂食。
9月16日,死亡100余尾。
9月17日,死亡200尾左右。
9月18日,死亡200尾左右。上午9点测得水温30℃,溶氧6.25mg/L。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通常游水,趴边(图2、图3),有时人靠近会快速游走,早上、傍晚7-8点居多,太阳出来后趴边病鱼减少。病鱼体表发黑,粘液增多,烂鳃,鳃丝水肿,有的局部发白(图4),轻压鳃盖有出血现象,部分下颌出血,鳍条充血,镜检鳃丝有大量血窦(图5),可见鳃霉菌丝体[菌丝体(mycelium),指的是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的营养体类型。](图6),*门发红,肝脏偏白,有的肠道有积水(图7、图8)。据客户反映,该场共有鳗鱼养殖池塘12口,其中6口均有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有1口池塘使用某厂家产品(标注有效成分为苯扎溴铵与抗菌霉因子)后,病鱼数量[数量,拼音:shù liàng,指事物的多少。]明显减少。
取数尾病鱼,对其肝、脾、肾、鳃分别进行细菌[细菌(学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分离,使用普通培养基划线培养。并分别使用95%酒精和波恩氏液对各组织[组织,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进行保存,进一步进行**PCR检测和组织病理切片[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制成病理切片〔通常将病变组织包埋在石蜡块里,用切片机切成薄片,再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用显微镜进一步检查病变。]观察。
检测结果显示,各内脏组织细菌生长较少,鳃部细菌生长数量多(图9);**PCR检测,鳗鲡疱疹**呈*性(图10);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可见鳃组织淤血[静脉性充血 (venous hyperemia)又称被动性充血(passive hyperemia),简称淤血(congestion)。],多处坏死,大量血窦,可见明显鳃霉菌丝体(图11),发病轻的池塘,鳃霉数量较少(图12);肠组织上皮不同程度的崩解,或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图13);肝组织轻微变性、淤血(图14);脾未见明显异常;头肾轻微淤血,个别变性(图15)。
9月20日,客户使用聚维酮碘消毒,随后几天死亡数量有所减少。但9月25日后,又复发严重。
进入10月份水温逐渐降低,鳗鱼死亡数量也逐渐减少。高温期控料适当的池塘,可有效控制死亡数量;如果加料过多,则死亡严重。
分析:1.本病例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步判断是鳃霉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鳗鱼发病和死亡。
2.鳃霉病发生的环境条件还不是十分清楚,本病例发病可能与平时不重视改底、调水,底质有机质含量高有关。(利洋公司技术部张吉鹏利洋水产药店新垦店蔡德海研究所一室戚瑞荣提供20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