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的池塘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白鲳属白鲳科,为经济鱼类,栖息深度在10-30公尺左右,体近圆形,侧扁而高,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为热带和**带食用与观赏兼备的大型经济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快、个体大、病害少等优点。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养殖一般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耐低氧能力较一般鱼类强,溶氧要求在3毫克/升以上。食性偏动物性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人工饲养可喂大豆、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动物下脚料[下脚料 [tailings]是指在加工过程中作为残余分离的下脚或废料。]等。最适生长温度为24~32℃。主要养殖时间为5~9月份。5月份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50克的鱼种,生长3个月即可达500~700克的上市规格。

池塘条件
  1~10亩池塘均可养殖。水深1.5米以上,池底淤泥厚10厘米左右,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清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每口池塘配备3千瓦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1台。鱼种放养前一周,用生石灰消毒池塘。

苗种选购 
  养殖苗种5月上旬购进。为早上市,苗种规格一般要求在50克左右。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
  主养淡水白鲳一般每亩放养700~800尾,套养大规格花白鲢50~100尾;套养每亩放养淡水白鲳300~400尾。

饲料投喂
  饲养期间可投喂硬颗粒商品饲料,粒径3~4毫米,粗蛋白质[粗蛋白质是各种含氮物质的总称。]含量30%。采用自动投饲机进行投喂,每天定时投喂2次,即上午9时和下午3时。也可用大豆喂养,投喂前6~8小时加水浸泡,待大豆中间胀到饱满时即可。还可用动物下脚料如鸡肠等来投喂。日投喂量随水温、水质和鱼生长等状况的变化而调整,一般占在池鱼总体重的3%~10%。每隔1~2天补充投喂一些富含维生素的瓜果皮、菜叶等青饲料。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检查鱼的吃食、活动、生长、水质变化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解决措施。每隔5~7天注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坚持做好“四定”投饲工作,杜绝投喂发霉变质、腐烂的饲料。6~9月高温天气,每天中午开增氧机1小时,遇闷热等天气突变情况则提前采取措施,防止鱼浮头。

病害防治
  淡水白鲳抗病力较强,通常水温在25℃以上时很少生病,成活率一般在95%以上。水温在20℃左右时,往往会被致病菌感染,或引发寄生虫病,如小瓜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特别是小瓜虫病,如治疗不及时,鱼会在短时间内大批死亡,因而要认真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禁止使用敌百虫、孔雀石绿等药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