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虱鱼,俗称胡子鲶。塘虱鱼具有特殊的附属呼吸**,可以上浮直接吸入空气来增加氧气的摄取,因此可适应极低溶氧之环境,为广温性鲶科[鲶科,Siluridae (G. Cuvier, 1816),硬骨鱼纲鲇形目的一科鱼类。]鱼类,适应力极强;目前市面上可见的种类主要为外来种,即泰国种塘虱鱼及非洲塘虱鱼,因为泰国塘虱鱼的成长迅速且体型大,因此一般系以泰国塘虱鱼为养殖主要对象,而其养殖条件简单,再加上其食性可以用家畜、家禽之内脏为主饲料,养殖成本低廉,因此,成为许多农民副业养殖之鱼种。
塘虱鱼具有较一般鱼类大的脑下垂体,也常被取出供为淡、海水鱼类催熟用的激素,因此其利用可以说是十分广泛。
淡水鱼[广义的说,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类依照其卵的性质大致上可以区分成三种,一为分离半浮性卵,如草鲢鱼即是;第二种为分离沉性卵,如吴郭鱼等即是;第三种为黏性卵,如鲤鱼、泥鳅及大部分的鲶科鱼类。
鲶科鱼类在硬骨鱼类中占有一席之地,从淡水到海水,热带到寒带均有其分布,并且在人类的利用上,从食用到观赏等均有很大的份量,因此,在此进行鲶科鱼类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亲体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并使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苗种的过程。]之目的主要是希望能够实际的操作,来了解本科鱼类之人工催熟方法,以增加不同种类鱼类的经验。另外,其种鱼取得容易、价格便宜,十分适合供为进行鲶科鱼类人工繁殖入门的鱼种。
此次人工繁殖种鱼选取种鱼之重量均约达2公斤左右之体型,鱼龄约在一年八个月至二年半左右,共母鱼26尾及雄鱼[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12尾。
塘虱鱼之繁殖盛期在3月~5月间,中、北部较南部慢一个月左右,先选择成熟度[成熟度即研究对象与其完美状态的相对值。]良好的雌、雄种鱼,每组分别挑选雌鱼3尾及雄鱼1尾,分别放入各组的布斗网中。
雌鱼塘虱鱼在繁殖期较易区别,此时雌鱼腹部膨大且柔软,生殖孔[ ...]圆形红肿,*门不凹入,用手指轻压腹部会有淡**之卵粒排出。
雄鱼雄鱼之体型较瘦长,下腹部较平坦,生殖孔狭小长,胸鳍通常较同体长之雌鱼大,用手指轻压,成熟者会排出少量的白色**。
人为催熟方法是将雌种鱼注射2次OVAPRIM(每公斤体重每次0.5㏄,间隔6小时注射1次),注射部位以背部肌肉为主,约经10小时~12小时左右可以采卵。采卵时间会受到气温与水温的影响而稍提前或延后,故宜先试行采卵。雄鱼则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以半剂量之性激素注射于雄鱼肌肉或腹腔即可。本次繁殖之催熟时间分别是当晚的五点半及十一点半进行注射。
检查成熟度。采卵前先以手触摸,检视雌鱼腹部之柔软度并轻轻挤压,如有卵粒产出,即以干导法进行采卵;倘若未有卵粒产出,则须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行检查。此次繁殖在注射后隔天清晨五点半左右检查雌鱼已经可以采卵。
**悬浮液[在某些混合物中,分布在液体材料中的物质并不是被溶解,而仅仅是分散在其中,一旦混合物停止振荡,就会沉淀下来,这种不均匀的、异质的混合物,我们称之为悬浮液(suspension)。]的制备。由于直接挤压雄鱼并无法取得足够的**,因此采精时先解剖雄鱼腹腔,摘取左右对称白色锯齿状之精巢,将其剪成小块状放入研磨器中磨碎,并加入适量之生理食盐水做成**悬浮液备用。
采卵。先捉取已可排卵的雌种鱼,一人以纱布裹住其腹部,并将生殖孔朝向采卵的磁器或容器,容器必须是干净而无水的,另一人捉住雌鱼尾部,顺向*门轻轻挤压,卵粒即缓缓挤出落入容器内。
授精及洗卵。此时倒入备妥之**悬浮液,用羽毛搅拌,并加入干净的水将多余的**洗去,数次后即完成受精。受精卵[受精卵,指的是精卵相会。]呈圆球形、绿**,稍微有红点,直径为1.65毫米~1.80毫米。
受精卵起初不具黏性,约经20分钟后就开始具有黏性,所以,应在未具黏性前将受精卵撒布于附卵片,一般可用纱窗网等材料,其上并用羽毛轻轻搅动,使受精卵能均匀附着,倘若卵粒附着过密,则会影响孵化率。
此次繁殖之授精卵附,于附卵片后及置于林氏孵化网中孵化,在温度24℃,约34小时后开始陆续的孵化,采卵当日全部过程于早上七点五十后告一段落,只剩后续的胚胎显微照相工作,却因为当日早上八点至下午五点为停电时间,而造成供水无法持续,也因此原本八组皆能顺利采得大量之受精卵孵化,却因此而仅剩一组存活。因此,本次繁殖最后所剩之鱼苗也仅存数万尾下来。
刚孵化之稚鱼在下腹部附有卵黄囊,常静卧于池底,经3天~4天后,卵黄囊全被吸收而消失。体型较一般淡水鱼苗来的大,因此,此时可以直接喂食幼鳗粉或是蛋黄水,约经3天~5天后移出室外,以大型的水槽或是池子继续养殖,此时可以供给较多的动物性浮游生物,如轮虫等,约第十天可以投喂水蚤等活饵,其成长更为迅速,并且开始以鳗粉制成的练饵供为主要饵料,约四周后可以养至25.4毫米之体型,此时可移入养成池中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