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
初春的水还比较寒冷,但气温已开始回升,鳗鱼[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的摄食开始增加,这时要做好鳗鱼体质的恢复工作,在饲料中多添加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春末天气暖,鳗鱼食欲大增,应及时分塘分养[民间群众有分养牲畜习俗,即因家庭劳力紧缺无法继续饲养牛、羊等者,将其送给别家饲养,增值部分实行分成,此俗今已少见。]。春天气候多变,*雨天气多,气温也变化不定,着重注意水质的变化和培育,做好鳗病的防治,要特别注意水霉病、白点病和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的发生。新苗[新苗译为新生的禾苗或喻指新出现的人才或新生的一代。]到来前,养殖池及早做好清整、消毒工作,准备投放新苗。
2、夏季
夏天的特点是高温多雨,是鳗鱼生长的旺盛季节,但也是鳗病的盛发时期,气温、水温上升迅速,水中浮游动植物[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繁殖,做好水质调节是当务之急,宜多用、常用生石灰调节酸碱度,用换水、杀灭或混养家鱼的办法控制水生动植物的适度增长。认真做好定期的鳗病防治工作,主要防治赤鳍病[赤鳍病是一种病症名,主要表现为病鱼臀鳍和胸鳍出血,*门红肿,肠道充血等。]、烂鳃病和锚头鳋、鳔线虫及车轮虫等病害。由于鳗鱼食量剧增,应该注意掌握投饵量,以免饱食或过量摄饵后引起缺氧或病害及不必要的事故发生。经常定期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和抗病药物。在分级分养时调整好适当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尽量提高水位,增大水体。同时认真做好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的配置和保修工作,经常开动增氧机,保证池水溶氧充足。夏季也是种苗销售和放养的旺季,应小心操作,避免鱼体损坏。种苗下池前认真做好鳗体消毒工作,防止鳗病的发生和蔓延。凡大鳗上市、干塘均宜掌握清早时间,免因太阳猛烈招致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