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河蟹养殖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这个阶段是提高河蟹规格的最佳时期,但最后一壳翻壳率往往会因为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发腻”或底层溶氧低而受到影响。因此利洋药店提醒大家,这个阶段千万不能松懈管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溶氧高,螃蟹[螃蟹隶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大
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溶氧高低是决定河蟹最后一壳翻倍率大小的关键。养殖到了后期,池塘底层积累着大量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这些有机质消耗氧气导致缺氧[缺氧(hypoxia),是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频发、河蟹吃料差,影响规格。另外连续高温天气,不少池塘水草青苔腐烂、蓝藻[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死亡后加重池塘耗氧!因此,要做到:
1、多增氧: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多开早开;
2、勤改底:定期(5-7天)使用“底居安+底加氧”改底,分解底层有机质,减少底层耗氧;
3、防缺氧:家中常备利洋“氧速保”,闷热天气使用可预防缺氧。
二、水质好,螃蟹好
1、常解毒:螃蟹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是一个吸水膨胀的过程,水中若残留大量有毒物质,如杀蓝藻、杀虫的药残和其他毒素,都会被螃蟹吸到体内,毒素多影响螃蟹翻倍率,严重的会出现大量蜕壳不遂、软壳死亡的情况。控制水中有毒物质的来源是关键,因此蜕壳前避免使用毒**物,水源不好则少打或不打水,打水后要及时使用“碧水安”解毒,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底质环境,定期使用“白+黑”改底。
友情提醒:购买时认准利洋商标,杜绝假冒
2、调节水质促进吃料:水草不好的池塘,净化能力往往较弱,经常会出现水浑、水黑、水红、水浓等情况。这些池塘pH值低,晚上严重耗氧,容易引起螃蟹上岸上草,吃料变差!因此,当水草不好时,适当补充“菌制剂”(如光合细菌“利生多”)帮助净化水质。使用微生物净化水质,不坏水,不伤水,是养殖中后期较为安全的一种调水方法!
三、合理投喂
高温闷热,池塘容易缺氧,正确把握饲料的投喂量,做到不浪费、不污染。遇到恶劣天气可适当减半并伴随投喂粗粮(玉米、小麦、黄豆等),气温下降后及时增加冰鲜鱼或颗粒料的投喂量,补充河蟹营养为最后一壳冲刺做准备。
四、慎杀蓝藻
高温天也是蓝藻频发的高峰期,每年此阶段都有部分客户因杀蓝藻导致池塘严重缺氧或蓝藻死亡后产生的毒素引起青虾和河蟹大量死亡的案例。河蟹蜕完最后一壳,就进入收获期,所以慎重杀藻,避免杀蓝藻后导致“颗粒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