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要适中,白鲫[白鲫 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 Temminck et Schlegel,原名源五郎鲫或河内鲫、大孤鲫、大阪鲫、日本鲫。]的成鱼[成鱼,是淡水鱼的一种,皮滑,主要颜色为黑色和褐色,可以人工养殖。]饲养可用隔年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也可用当年鱼苗[也叫“鱼花”。],但苗种的放养密度必须适当,若放养密度过大,起水白鲫的个体重达不到150克以上商品规格,若密度过稀又浪费水体和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鱼产量也低。实践证明,在一般混合饲养条件下,冬末春初[《冬末春初》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爱情小说,作者是噜拉拉。]每亩放入重10~15克的隔年鱼种1500~2000尾,6月初再补放3厘米左右的当年鱼苗3000尾,年底可每亩产成鱼300千克、尾重10~15克的鱼种2000尾以上;若每亩放当年培育出来的鱼苗3000~4000尾,每亩可产成鱼250~300千克。如果饲料的质量提高(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不仅尾重可长到200克以上,而且亩产量也能达到400千克左右。
2、白鲫与草食性[草食性,在动物学上,草食性是指主要吃植物,而不吃肉类的动物。]鱼类(如草鱼、团头鲂)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效果最好,因为草食性鱼类粪便与残渣富含有机碎屑可培育浮游生物,正好供白鲫摄食。为了充分发挥水域的生产潜力,还应混养少量的鲢、鳙、鲤鱼,但这几种鱼的合计产量以不超过鱼塘总产量的15%~20%为宜。在投饵时,应注意先投草料,再投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或粉状饲料,以免草食性鱼类来抢**料。
3、饲料、肥料要充足,白鲫是杂食性鱼类,故要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培育足够天然饲料供鱼摄食。同时要投喂米糠、麸皮等精饲料,以满足白鲫生长的需要。
4、夏、秋季节应当轮捕一部分尾重达100克以上的个体上市销售(此时正值鱼货供应淡季),以减轻池塘的负载,促进小规格鱼种的生长发育。这无论就市场商品调节还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考虑,都是可取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