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罗非鱼养殖常见病车轮虫病防治技术


1.病原: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是车轮[车轮是人类在搬运东西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地发现的。]虫属和小车轮属种类。国内已发现14~15种。根据鱼体上车轮虫的大小可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的车轮虫,虫体[《虫体》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本异术异能类小说,作者是妖楠。]直径[直径,是指通过一平面图形或立体(如圆、圆锥截面、球、立方体)中心到边上两点间的距离,通常用字母“d”表示。]为54~101微米,主要侵袭鱼类的皮肤;另一类是小型的车轮虫,虫体直径为20~47微米,主要侵袭鱼的鳃。

2.症状:车轮虫对尼罗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苗种危害甚大,大量侵袭鳃瓣时,常成群**在鳃的边缘,或鳃丝的缝隙里,破坏鳃组织,严重时使鳃组织腐烂,鳃丝软骨外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致死。

3.防治方法:可用8毫克[毫克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升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液浸洗病鱼,或用0.7毫克/升硫酸铜和硫酸亚铁[蓝绿色单斜结晶或颗粒,无气味。](5:2)合剂全池遍洒。此外,每亩水深1米,用苦楝树[苦楝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高10-20m。]枝叶30千克煮水全池遍洒,也有较好的效果。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