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纪连元、王建民
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因其具有耐低温适应性强、营养丰富、产量高等特点,在河蟹生态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中广泛推广应用,但伊乐藻不耐高温的特性,高温季节容易浮根[浮根是指露出土面的树根,通常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须根、贮藏根、支持根、攀援根等,浮根特指露出土面的部分。]死亡败坏水质,所以高温季节的伊乐藻管护[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是林区务林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多年在基层走访发现,很多塘口的伊乐藻只要管护得当,可以顺利度过高温季节直至河蟹上市,现将一种蟹塘伊乐藻高效、生态管护技术总结如下:
一、栽种[栽种,指把植物的苗种在土里。]
1、清塘消毒
年底河蟹捕捞上市完毕后,及时对养殖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进行清淤消毒,保留淤泥10㎝左右,及时清除过多淤泥一方面[一方面,汉语词语,拼音是yī fāng miàn),释义是有关的几个人或几件事之一。]可以使水草根部更好的吸收养分,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水体酸性过重水草烂根、腐烂。池塘清淤后回水15㎝,用漂**30㎏/667m2带水清塘,杀灭池塘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中和一部分酸性物质。
2、栽种时间
伊乐藻的栽种一般在冬季水上无冰,池塘清淤消毒后10d即可移栽,且必须在冬季进行,因为伊乐藻在水温3℃以上具备明显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能力,对水体有较好的净化能力,此时种植伊乐藻利于其吸收养分并对其他藻类产生抑制作用,为以后伊乐藻的生长和河蟹养殖的良好水质打下基础。
3、栽种方式
采用扦插入泥的方式进行移栽,岸边2m以内不进行种植,南北向呈条带状移栽,条带宽2m间隔4m,行间1.5m×1.5m。此种栽种方法有利于池水流动和河蟹活动并利于河蟹摄食节约饵料。
二、管护技术
1、水位控制
在伊乐藻的生长期,运用水位控制伊乐藻的长势,因为伊乐藻有根据水位生长的特点,运用水位控制伊乐藻的长势既不会造成伊乐藻浮根死亡又能保持伊乐藻良好的长势。其技术要点是使伊乐藻的草头始终保持在水面10㎝以下,随着伊乐藻的生长缓慢升高水位,这样一方面可以抑制伊乐藻的疯长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水草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利于扎根,使植株矮壮不易浮根;在暴雨、大风、台风等强对流的天气下,要降低水位露出草头,避免由于强对流天气搅动水流和水位快速上涨使伊乐藻浮根。
2、割茬技术
如伊乐藻出现疯长现象则需要割茬,具体操作为:用长柄**将伊乐藻沿根割除,并及时捞出浮草,必要时割出几条3-4m宽的通道,便于河蟹活动。伊乐藻割茬的好处,一方面利于水草生长,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夜间池塘的氧气消耗,提高池塘溶氧。高温期如果有草露头,需及时采取措施割除草头,避免伊乐藻晒伤死亡。
3、施肥[施肥,是指将肥料施于土壤中或喷洒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技术措施。]
根据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对N、P、K元素的吸收特性这一原则制定施肥计划,5月初按照复合肥[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尿素=2∶1的比例进行施肥,用量为3㎏/667m2;6月初按照复合肥∶尿素=1.5∶1的比例进行施肥,用量为2.5㎏/667m2;7月初按照复合肥∶尿素=1∶1的比例进行施肥,用量为2㎏/667m2;8月初按照复合肥∶尿素=0.5∶1的比例进行施肥,用量为1.5㎏/667m2;5、6、7三个月复合肥的用量很高,是因为此时伊乐藻根部发育的营养需求高于伊乐藻叶子发育的营养需求,而K和P元素有助于伊乐藻根部发育,能使其在底泥中扎牢不容易浮根。8月份复合肥的比例降下来是由于伊乐藻此时已经停止生长,其吸收营养元素主要用于维持生存。施肥的具体用量根据蟹塘中水色和伊乐藻总量进行调整,水色较浓可以适当减少每亩肥料用量,水色较淡可是适当增加每亩肥料的用量。在施肥三天后可用简易的水质测试盒,测试池塘中的水质指标,如发现水质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4、足饵
投足投好饵料对管护好伊乐藻具有重要作用,因为饵料投喂不足一方面造成河蟹会夹断伊乐藻须根,影响伊乐藻的生长;另一方面饵料投喂不足会使河蟹在养殖塘中到处觅食,造成浑水,严重影响伊乐藻的光合作用,使伊乐藻叶片污浊、活力差,造成伊乐藻死亡。具体投饵措施为:按照亩投饵量(g)=亩放养量×当前规格×成活率×投饵率(2%-6%)确定每亩的投喂量,通过地笼采样确定当前规格,并根据经验确定成活率,投喂率一般在养殖前期5%-6%左右,养殖中期2%-3%左右,养殖后期5%-6%,并在池塘中设施几处食台,根据河蟹摄食情况、天气情况以及食台剩饵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