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的产生说起: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池水中有机氮(残饵、粪便等)在氨化细菌(也有称为氮**菌)的作用下,进行有机氮化合物的脱氨基作用,生成非离子态氨NH3,或离子态NH4—的过程;
氨氮[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有些文献将这两种菌统称为硝化细菌[硝化细菌 ( Nitrifying bacteria ) 是一类好氧性细菌,包括**酸菌和硝酸菌。]),使氨氮转化为**态氮,继而转化为硝态氮的过程。**酸盐是氨氮和硝酸盐的中间态。
当然水中还有反硝化过程,即脱氧变为氮气。
现在在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酸盐超标,采用化学制剂降解[降解,一般指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数目减少,分子量降低。],1-2天也降解下来了,然而没有几天就反弹了,当然养殖户朋友也就说这个产品不行了。
在**酸盐降解下来后,我们应从生态调控上降解,也就是肥水培藻和有益菌的添加。
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的多少,也就是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的肥瘦,直接影响着对**酸盐的利用情况。水体藻类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溶解氧的多少又直接影响着硝化细菌的活力以及消化过程的顺利与否。将水肥起来吸收**酸盐,其中肥水就是利用无机盐的方面。在养殖后期,氮素[氮素是蛋白质、遗传材料以及叶绿素和其它关键有机分子的基本组成元素, 所有生物体都需要氮来维持生活。]积累过多,其它营养元素[怀孕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你怀孕之后,一个可爱的胎儿就开始在***肚子里成长起来。],如磷等含量少,不利于藻类繁殖,水质易老化,因此添加适量营养盐[自从人们了解到海洋营养元素的存在之后,一直都在关注它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海洋环境科学得到快速发展,以海洋营养盐元素为对象的研究课题,成为海洋有机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有利于水体的活化,降解**酸盐。
现在我再诉大家一个简易地研究**酸盐的方法,能够直观的明了**酸盐积累的原因。
1、在正常的水体中常常不缺少硝化细菌(在新开的池塘中,会出现水体瘦,**酸盐积累不降,是缺少硝化细菌的造成的)。
2、**法。如用过**钙、双氧水降低氨氮和**酸盐,以及用氯离子去除**酸盐,如氯化钠、二**氯、二溴海因和溴氯海因等。
3、繁殖藻类也是提高溶解氧。
通过增加硝化细菌和**剂在水体的一定时期是有效的,但在氮素积累过多时,效果会变得不明显著。
因为“容量有限”:每个池塘都对特定的物质都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当超过它自身的自净能力后,就无法去除某些危害元素。在养殖前期前述的方法都有效,但在后期变得无效的原因就是水中的氮素超过藻类的自净能力,多余的氮素无法被消耗,积聚在**酸盐的状态。这就是有氨氮的**酸盐不好降的原因。
养殖中后期,为什么在池塘中水很肥却不能降解完全。这是个好问题,其实原因是:在投饵量大,残饵及粪便的积累下会出现同污水类似的富营养化。前期好治,因为没有达到水体的承载容量,一旦达到其承载力这外,即超出其自净能力则不能降解。
1、营养盐失衡,藻类易老化。污水开始时各种营养丰富,所以会出现绿硅藻的藻相;养殖中后期,由于前期长期时间的藻类繁殖,将水中的营养盐大量吸收,造成水中上可溶性的营养盐缺乏,仅是有机氮丰富,因此就出现了藻相以微型的蓝绿藻为主,且水体易老不“爽”不“嫩”。藻类新陈代谢[机体与机体内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不旺盛。因此,我会通过肥水的方法,人为的添加营养元素,促进藻类的再繁殖,进而吸收**酸盐。老化水体配合净水效果会更好,人为的帮助藻类新陈代谢,将老化藻类沉下去。
2、氮源的不断供应。污水在池塘中净化,其营养元素是固定的,而养殖中,由于饵料的不断投入,其氮源在不断的增加,即我们刚降解掉现有的,新的NO2-又产生了,效果被遮掩了。这也是NO2-不易降解的原因之一。减少投饵或者说好听些——合理投喂,会有利于NO2-降解。
结尾:养殖中后期,在水质的管理与养护上存在着一个误区,以为中后期不用追肥,因为有大量的有机物沉于塘底,是培藻很好的肥料。其实不然,藻类对营养的需求有特殊性,除氮、磷、钾外,还要补充一些必须的微量元素。中后期塘底的有机质除了耗氧**底质外,对藻类的营养作用不大,所以不能单纯依靠它作为促进藻类生长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