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胡子鲶成鱼经济养殖技术

革胡子鲶为热带鱼类,性情温驯,底栖生活,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有珊瑚状鳃上**作辅助呼吸,耐低氧,有很强的适应环境能力,生长速度极快,是一种很好的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品种。

  一、成鱼养殖

  (一)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建设
  要求池塘水源充足,无工业废水污染,灌排水方便。池塘面积小些为好,一般200-300平方米至2亩。土地、水泥地均可,但土池的壁一定要垂直向下,不能有缓坡。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为便于换水和成鱼捕捞,池底要略向排水口倾斜。池埂应夯压结实,不漏水,进出水口设拦鱼栅。池角四周种些水生植物,作为鱼类的隐蔽物。

  (二)鱼种放养
  在放苗前半个月用生石灰清塘,25-50公斤/亩,7-8天后向池中施放粪肥,每亩用量为400-500公斤,培养适口的浮游生物,以致鱼苗[也叫“鱼花”。]下塘后即有部分适口饵料。
  鱼苗最好投放8-1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的大规格鱼种,每亩可放2500尾左右,条件差的鱼池[鱼池;顾名思义就是渔夫用来养鱼的一个池塘,渔夫会根据所饲养的鱼的品种选择相应的鱼池。]放养密度可酌情减少。

  (三)成鱼的饲养管理
  鱼苗下塘后,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投喂量。投放的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品种有:
  1.动物性饲料:如小鱼、小虾、食品厂加工的下脚料[下脚料 [tailings]是指在加工过程中作为残余分离的下脚或废料。]、蚬、蚌、螺、蚕蛹、蚯蚓[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死猪、死鸡、鱼粉、骨粉、鲜猪血粉等等;
  2.植物性饲料:饼类、麸皮、米糠、碎米、剩饭菜等;
  3.现成的禽、畜、鱼的人工配合饲料;
  也可以配制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粗蛋白含量为25%以上的配合饲料,其配方为:各种饼类占70%;动物性饲料占10%;粘合剂用下脚面粉占20%。有条件还可以添加少量的微量元素及复合维生素。应加工成颗粒饲料,也可搅拌成团状饲喂。
  饲料投喂要搭食台,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每天投两次,下午多投。每天所喂的饲料占鱼体总重的8-10%,摄食旺盛季节可占15%,投喂的饲料以5-10小时基本吃完为宜。
  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可专一培育蝇蛆[家蝇(Musca domestica)属昆虫纲,双翅目,环裂亚目,蝇科,是中国大部分地区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种蝇类动物。]蚯蚓喂鱼

  1、蝇蛆的平地粗放养殖法:用发酵过的鸡粪、猪粪或食品厂的下脚料(如酒糟、酱油渣、醋糟)、屠宰场的下脚料等混合,平摊于地上,诱集自然界的苍蝇在其上产卵。一般每千克料在7天内可收获150左右的蝇蛆。采用此法的关键是要及时收获蝇蛆,否则人工生产的大量苍蝇飞出,给人们带来莫大危害。也可把培养蝇蛆的料放入筛内,将筛放在容器之上,或挂于养鱼池水面30厘米上方,利用蝇蛆的避光性与钻孔性,从筛上钻出,落入容器内或饵料盘上,成为鲶鱼的饵料。

  2、蚯蚓的沟式养殖法:挖1条或几条1米宽、0.6米深的饲养沟。沟的长度应根据养蚯蚓多少而定。沟挖好后,底下垫上2厘米厚的黑土,再加1.5厘米厚的灰粪,可保地温。灰粪上面,再加1厘米厚黑土。蚯蚓喜欢吃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微生物在烂草、落叶里繁殖,所以,在第二层黑土上面,放2-2.5厘米厚的烂草或落叶,繁殖微生物,供给蚯蚓做食料。每隔3-4个星期,加一次烂草、落叶。垫好沟后,就可以放近百条发育成熟的种蚯蚓,让它们在沟里繁殖。最后在沟顶上,还要盖上一层黑土和一层灰粪。蚯蚓是用皮肤呼吸的,皮肤干燥了,呼吸就会停止。所以,干旱的时候,沟上要加盖茅草或木板;太干的时候,每天要浇水一次。到了来年春天,就可以挖蚯蚓喂鲶鱼了。挖蚯蚓要从一头挖,这样,等到挖到另一头时,前头的蚯蚓又繁殖起来了,循环往复,源源不断。

  3、在虫蛾较多的季节,也可在晚上大量引诱虫蛾入池供鲶鱼争食,可节省相当数量的饲料。可采取二级诱虫法,本方案比一般直诱法的诱虫量可高出5-6倍,其方法如下:
  (1)黑光灯的安装:在每一鱼池上空吊起上下两支电灯[电灯,即用电作能源的人造照明用具,能将电转化为光,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上面一支适当高悬,以招引较远的虫蛾;下面一支要尽量低一些,以距鱼池水面20厘米为宜。两支灯泡均以黑光灯为佳。
  (2)使用方法:天刚黑时即打开高空电灯,水面一灯不开。当发现高空灯周围虫蛾成团时即打开水面电灯,并关掉高空灯。此时高空虫蛾很快俯冲而下聚于水面灯光四周,同时由于水中有电灯倒影,不少虫蛾冲水而入,被鲶鱼所食。1-2小时之后,水池上虫蛾稀少时,再打开高空电灯,进行引诱。如此反复,收获甚丰。

  (四)疾病防治:
  革胡子鲶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一般很少发病。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主要会发生以下疾病:
  1.疖疮病
  病症:病鱼背部肌肉及组织出现溃疡脓疮,疮内有脓汁和细菌,感染部位附近肌肉发炎、充血。
  疗法:用使池水成1ppm浓度的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配成溶液全池均匀遍洒。
  2.黑体病
  病症:鱼体消瘦,体色变黑,胸鳍内侧有一圆形红色血斑,头背部和吻部有时可发现绒毛状的斑块,病鱼常竖直浮于水面。此病多发生在鱼苗阶段,当饲料不足,水质受污染时最易发病,也可引起大批死亡。
  疗法:每立方米水体用漂**1克,施药后换水,再用药一次。并注意投喂鲜活饵料,保持水质清新,避免污染。
  3.寄生虫病
  病症:主要是由于在鱼的体表、鳍条、鳃丝上寄生车轮虫、三代虫等所引起的,该病易造成鱼体消瘦,摄食减少或停止,体色变黑,常在池中离群打转,不久便会死亡。
  疗法:车轮虫病可用0.5ppm硫酸铜加0.2ppm硫酸亚铁溶液全池泼洒,也可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5分钟或2%的食盐水浸洗15分钟。三代虫病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浓度为0.5ppm,也可用10ppm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半小时,换去池水后再放入鱼池。

  二、总结与讨论
  在实际养殖工作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要做好防逃工作,尤其是土池在下雨天,池壁有缓坡的话,革胡子鲶会逆流而上,逃出池塘;
  (二)在饲料一段时间以后,革胡子鲶的个体会出现很大差异,要及时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把达到上市规格(1.5公斤/尾以上)的鱼捕出出售,以提高整个池塘的鱼产量;
  (三)在北方地区,“10.1”国庆节后一个星期内,鲶鱼要全部起捕上市,以免在池塘中冻死。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