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池塘养鱼产量效益

一、改革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制度,均衡上市,提高效益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养鱼的特点之一是春放秋捕,商品鱼秋季集中上市,因而价格较低,而春节、五一节[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前后鱼价比较高,然后又下降,如能在鱼价高的季节前集中商品鱼上市,就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1、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池培育面品鱼。利用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鱼种前空塘期的鱼种池养殖商品鱼,春放或冬放200g以上大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鱼种,强化饲养管理,5月底前后上市,6月中下旬即可培育鱼种。因此时鱼价较高,因而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池塘商品鱼的轮捕轮放。采用此法的前提是培育一部分大规格鱼种并提前放养,按鱼种规格大小分档整池放养,经过强化培育,可依次捕大留小上市,同时根据存塘量适时补放夏花和鱼种。
3、商品鱼秋季并塘或储存越冬至明年春节、五一节前后上市。虽说储存越冬期有一些损耗,但从价格差看,仍有较高的利润。
二、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养殖品种结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只有开发引进养殖新品种,优化养殖结构,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1、开发当地养殖品种鲫鱼、乌鳢、泥鳅等备受群众喜爱,市场价格好,且规格越大,价格越高,要逐步成为池塘养殖的重点品种。2、引进养殖新品种近年来,罗非鱼、淡水白鲳、彩虹鲷及河**等新品种的引入,极大的提高了池塘的养殖效益。
三、强化养殖技术措施,调整放养模式,推广池塘集约化[集约化原是经济领域中的一句术语,本意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养殖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传统的养鱼模式,即以施肥结合注水技术饲养,鱼产量、效益都不高。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扩大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源,提高饲料自给率和利用率[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一是充分利用天然饵料,扩大种植青饲料;二是优选饲料配方,使用人工饲料及配合全价料喂鱼,制定鱼病防治计划;三是综合经营,使养鱼同种植业、畜牧业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饲料利用率及能量支配,降低养殖成本;四是推广池塘集约化养殖技术,从产量上寻求新的突破。
四、挖掘潜力、提高效益1、对鱼种以自育最好,不但规格、效益、品种配比、质量有保证,千克鱼的成本也低。而且从鱼种阶段就可进行摄食驯化,易于提高饲料效益。如外购、规格、质量无保证,价格偏高,运输成活率较低。2、对鱼的饲料,一要严格保证饲料质量;二要因地制宜,广开饲料来源,降低成本;三要根据鱼不同的生长期配合不同的饲料;四是提高投饵技术,严格按投饲技术操作。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