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的饵料投喂工作要从四方面着手


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投喂是整个鳗鱼[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养殖管理中一项经常性工作,要让鳗鱼吃饱、吃好,生长迅速,必须有一套比较科学的投饵[ ...]方法。

1.投饵时间和次数:投饵时间一般为上午8~9时、下午2~3时。盛夏上午提前1~2个小时,下午推迟2~3个小时。*天或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较低时上午可推迟1~2个小时,正常情况下每天投饵2次。鳗种个体[通常是数字的名称,或者是某个物体的计量单位。]较大或水温较低时可每天投饵1次,水温16℃以下隔天1次,水温12℃以下不必投饵。

2.投喂量的确定:计算公式为;日投饵量等于累计投饵量乘以饵料效率再乘以投饵率最后加上投池时鳗鱼重量。

⑴投饵率与水温的关系:13℃以上开始摄饵,随水温升高投饵逐渐增加,30℃以上开始减少[词义是去掉一部分。],36℃以上鳗鱼基本很少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一般不投。

⑵投饵率与个体大小的关系:同样温度下,个体小、投饵率高,个体大、投饵率低。

⑶投饵率与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的关系:鳗池应保持溶氧在5毫克/升,水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下时,要适当减少投饵。

⑷投饵与气候的关系:气候的变化影响水质和鳗鱼的习性,气候多变时要减少投饵。

3.投饲方法:鳗鱼投饵要合理投喂。采用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四定投饲法。

⑴定时:能养成鳗鱼定时摄食的习惯,根据季节、水温、水质状况,做到鳗鱼在最佳状态下摄食。

⑵定位:能养成鳗鱼定向摄食的习惯,把调制[调制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有以下几个意义:(1)细胞分化和功能状态的可逆改变。]好的练饵放在固定位置的食台中,促使鳗鱼集中摄食,提高鳗鱼的食欲增加摄食量,减少饵料的流散,提高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效率。

⑶定质:要保证饲料的质量,调制好的饵料要软硬适度,饲料在调制中要添加酸价较低的鱼油、植物油等。

⑷定量:根据鳗鱼的摄食、消化情况,鱼体大小,天气、水温及鳗池水质及溶氧,浮游生物组成等不同情况投给适量的饲料。

4.投饲管理

⑴投饲计划:鳗鱼的投饲应按照计划进行,一般来说每隔3天至1周调整一次池鳗量。

⑵保证饵料质量:每个池的饲料不能一次投放过多,而是根据吃食[吃食,指食物;特指饭菜。]情况逐渐添加,防止调制过多造成饲料浪费。

⑶投喂饲料时要先投前一天吃食差的池,吃食好的池后投。

⑷严格控制鳗鱼的吃食时间,以免过食和吃食时间太长而饲料流散。

⑸投喂时应注意观察鳗鱼的活动、摄食、生病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减少投饲量和进行疾病防治[《疾病防治》是2010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巍。]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